思想潮流 > 用力深呼吸

【反思1968】劉燁 | 作為六十年代遲到者的美國黑人運動(上)

3 年前 / 0

1968在美國表現出不同於西歐的面貌。作為世界秩序的掌控者,美國的反抗運動最初停留在民族國家的限度內,並沒有融入全世界的反抗潮流。是黑人解放鬥爭的參與者們,在實際的鬥爭中「走出」和「帶回」,使美國人重新認識到自身在世界中的形象和地位,從而使六十年代美國的反抗運動與全球關聯起來。

喬姆斯基:在自我隔離中提問,我們想要生活在怎樣的世界中?

4 年前 / 0

【編者按】近日,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自我隔離的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接受了DiEM25 TV主持人霍瓦特(Srecko Horvat)的邀請,分享了他對於本次新冠肺炎危機的反思與看法。喬姆斯基表示,當前的疫情值得人們認真對待,但是人們也應該意識到,在疫情背後,人類也正在面臨核戰爭、全球變暖和民主的衰退等一系列更為可怕的威脅。與此同時,喬姆斯基表示本次疫情已經將「新自由主義」所帶來的社會與經濟問題暴露無遺,他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許多國家都將做出重大轉型。喬姆斯基認為,當下人們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利用被隔離的這段時間,仔細找尋「我們想要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中」這一問題的答案。本報根據大陸「澎湃新聞」的中文譯稿,摘錄部分內容提供讀者思考此一問題的線索。

原住民校長寫詩:致勇敢的城市—武漢

4 年前 / 0

作為新冠肺炎疫情最早爆發之地,武漢以「封一城、救一國」成為防疫最前線,武漢與武漢人民堅強勇敢的付出與壯舉,無不令人動容。台灣的布農族國中校長脈樹.塔給鹿敦,為表達對武漢的敬意,寫了一首新詩〈致勇敢的城市—武漢〉。犇報在此分享脈樹.塔給鹿敦的作品,見證兩岸人民共同致敬武漢之情,也在此傳達台灣原住民對武漢的敬意。

台灣史的話語權 讀葉榮鐘《祖國河山的一角》

4 年前 / 0

我的父親葉榮鐘一生跨越了日據、國民黨統治時代,留下了不下三百萬字的著作。面對今日台灣當局的「去中國化」,唯有像父親一樣旗幟鮮明的寫下《祖國河山的一角-東北安東的印象》,以「血的共鳴」一語給這些人當頭棒喝,奪回台灣史的話語權。父親的經歷與他苦心孤詣撰寫的三百多萬言就是活生生的一部台灣近代史。期盼兩岸有更多的人能珍視、領受這份文化歷史的遺產。

感謝您,「陳桑」!用生命追求理想並召喚理想主義的陳明忠先生

4 年前 / 0

陳明忠先生用自己的生命追求、實踐社會主義理想的行動,召喚出海外知識分子無私的理想主義精神、激發出他們迅雷不及掩耳的拯救行動、成就老林從香港留學生無私的投入體會到的「人類文明最珍貴的結晶」。也是這股沛然莫之能禦的正義力量,逼迫台灣當局將原為死刑犯的陳明忠等三人改判十五年,其他人刑期也減輕。那麼,對應「陳桑」在老林告別式致辭中感謝老林及大批海外人士的「救命之恩」,關心台灣社會、投入台灣改造事業的我們,不也應該感謝陳明忠先生追求理想的生命付出?

中國人權研究會:美國種族歧視問題 凸顯「美式人權」虛偽

4 年前 / 0

【編按】中國人權研究會為中國大陸全國性的人權研究學術團體,同時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大會的成員,並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權研究和培訓機構名錄」。中國人權研究會的宗旨為研究中外人權理論、歷史和現狀,普及和宣傳人權知識,促進中國和世界人權業的健康發展。日前,中國人權研究會發表《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的虛偽》一文,揭露美國以人權指責他國人權問題的虛偽。長期以來,台灣社會較熟悉美國人權論述,對於中國的人權充滿疑慮,犇報在此刊載全文,提供讀者有別於美國人權論述的中國人權論述。

歡迎投稿

4 年前 / 0

兩岸犇報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文藝資訊,以及關注兩岸發展動向與進步思想為主要內容,歡迎各位讀者與網友投稿。

倫敦橋下的秘密 西方各國的「再教育營」

4 年前 / 0

英國倫敦橋恐襲事件曝光後,關注到DDP項目的民眾帶著被西方媒體培養出的「集中營」思維,以危害人權的心態看待英國的反極端化項目。一來可以說是西方國家致力於妖魔化中國的咎由自取,一來卻也反映出民眾對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這個國際重要議題存在普遍較弱的感知。從這個現象,我們應該反省到,接下來的每一刻,當我們忿忿不平地問出,「為什麼中共如此對待新疆人民」的時候,應該確實地對「為什麼」保持追問,若僅以疑問代替否定,不但扈隨了西方的雙重標準,也可惜了認識世界的機會。

繼承赴死革命者的信仰與志業──我讀《無悔:陳明忠回憶錄》

4 年前 / 0

【編按】原題〈戰後台灣統左派的見證與展望《無悔──陳明忠回憶錄》〉,載於台北:《人間思想》2014(7/8),頁330-334,2014年夏季號。修訂於2019年11月21日,陳明忠先生光榮走完90年的戰鬥生涯,謹此向陳先生致敬!

歷史如何成為現實與未來的資源:從《夏潮》雜誌的閱讀說起

4 年前 / 0

中國二十世紀的重要經驗裡,很多都跟革命、跟社會主義經驗有關,這些經驗在今天怎麼轉化,或者說,左翼如何介入今天的社會生活?《夏潮》提供了一些具有坐標意義的參考點。

第 11 頁,共 1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