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莫讓台美關稅談判,成為壓垮勞工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著美國川普政府出台「對等關稅」方案,使得國際貿易和經濟局勢的不確定性陡升,賴政府不斷釋放台灣將對美國計劃性投資與輸入的信號,讓勞工擔憂恐怕將重演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那樣大量的倒閉潮和失業潮。
◎作者|童言(勞動人權協會青年幹部)

今(2025)年五一勞動節,數千名勞工與數十個勞工團體在凱道舉辦遊行活動,要求政府重視勞動人權。賴政府執政近一年以來,社會上爆發多起受到廣泛關注的職安事件,特別是勞動部公務員受職場霸凌輕生事件,以及衛福部長邱泰源視察急診室作秀事件,乃至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抹紅訴求「勞動三權」的警消為「會讓中共侵台」等事件,加上政府至今未嘗就各方關切的「能源公正轉型」、「縮減工時」以及「勞保制度改革」等等議題上有所行動,使得廣大勞工朋友們深感不滿,因此,各勞工團體藉五一勞動節活動提出「7大訴求」,呼籲改善台灣的勞工困境。
從五一勞動節遊行活動的訴求,舉凡「反對職場霸凌」、「落實國假改革及降低工時」、「推動勞退勞保制度改革」、「要求最低薪資改革」、「完善公部門僱員的勞動三權」、「終結血汗醫院」、「推動能源公正轉型」等訴求,都是長年以來政府所漠視的勞權問題,是台灣勞工的結構性困境。而過去的歷屆政府,乃至台灣社會各界、經濟學界往往藉口台灣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抗風險能力較差為由,對於勞工權益的保護和改善常常抱持較為保守的態度,比如國定假日被砍7天假的議題,是從2016年《勞基法》新制修法以來延宕已有8年的爭議,直至今年立法院在野黨團才對此有所表態。

然而,隨著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於4月2日出台所謂的「對等關稅」方案,使得國際貿易和經濟局勢的不確定性陡升,台灣的投資人和企業主在這場「關稅衝擊」之下,紛紛轉趨消極和保守的經營策略。作為應對,經濟部提出「880億的企業紓困方案」,試圖維持市場信心與經濟活動,同時,賴總統進一步表示,將推動台對美進口「零關稅」、整合「台灣投資美國隊」、擴大美國礦產輸入等等政策謀求美方「高抬貴手」。
而賴政府這一系列所謂的「因應策略」,卻是勾起大眾對於過往台灣勞工在國際貿易環境變動下的慘痛記憶,比如本次五一遊行活動總指揮何政家提到的,在新冠疫情期間,不乏企業主左手受領政府紓困補助,右手便進行裁員、放無薪假的現象,廣大勞工擔心政府的漠視態度會讓類似的情景再次上演。除此之外,賴政府不斷釋放台灣將對美國計劃性投資與輸入的信號,更讓勞工擔憂恐怕將重演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那樣大量的倒閉潮和失業潮,或是政府和資方將利用這種恐慌心理讓本就陷入困境的勞工只能繼續忍受台灣惡劣的勞動環境,繼續忍受台灣的勞工運動跌入深不見底的低潮。
◎作者|童言(勞動人權協會青年幹部)
◎本文原刊於風傳媒,經勞動人權協會授權全文轉載
【您可能有興趣】
‧ 13小時拆穿賴清德政府的嘴皮建軍
‧「大政翼贊」重現 把台帶向玉碎
‧ 把台灣推向「全民總玉碎」?
‧ 台灣面對美國關稅戰的最佳出路
‧ 別讓「反共、反中」意識戕害一代代的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