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潮流
馬臻:薦讀戴國煇的《台灣與台灣人》,從中求索真正的台灣「主體性」
台獨及其反共、反中、去中國化的這種扭曲的歷史觀念,導致台灣人的自我異化和主體性的閹割。既不能直面和清理清代以來漢族的擴張發展史,理解漢族內部的複雜歷史演變,也無助於直面和清理日本殖民統治下的痛苦和扭曲,更無法真正批判和反省國民黨戒嚴時期的專制統治,最終,也就無法構建一個真實、健康、正直的未來的政治大道。
烏克蘭危機始末(下):《為何烏克蘭危機是西方的錯誤》
美國及其歐洲盟友在烏克蘭問題上面臨選擇。它們可以繼續執行目前的政策,這將加劇與俄羅斯的敵對,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使烏克蘭遭到破壞,如果出現這種事態,那麽每一方都是輸家。或者它們可以改弦更張,建立一個繁榮但中立的烏克蘭,不威脅俄羅斯並且讓西方可以改善與莫斯科的關係,這樣每一方都是贏家。
烏克蘭危機始末(上):《為何烏克蘭危機是西方的錯誤》
烏克蘭與俄羅斯交戰8年後的現在,烏克蘭人民並不看好拜登與普京的視頻會議可能產生立即突破,讓烏克蘭避免陷入進一步動蕩。西方盛行的說法倒向一邊地將烏克蘭危機完全歸罪於俄羅斯的侵略,對此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指出烏克蘭危機是西方的錯誤,將烏克蘭危機的來龍去脈詳盡介紹,並且扼要地提出了解決之道。
印度馬克思主義學者怒批西方國家:你們永遠都有殖民主義心態!
印度馬克思主義學者維賈伊·普拉沙德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上的發言,近來在大陸網上引發廣泛討論。維賈伊指出,西方國家通過殖民等方式掠奪了發展中國家的財富,讓發展中國家依賴煤炭等化石能源,如今反過頭來指責發展中國家造成了污染。
英國學者羅思義:美國的「天國權利」 vs 中國的「塵世民主」
西方資本主義理論認為,印度婦女的人權優於中國婦女,因為其生活在擁有議會民主制的國家。但這恰恰體現了馬克思所稱的「天國」權利(不存在的權利)與「塵世生活」(真正的權利)之間的區別。
超乎常識,疫情其實擴大美國的優勢?只有中美差距變小|犇報看影音
全球經歷疫情後,在經濟上有三個方面的結果,完全超乎常識,那就是除了中國之外,疫情竟擴大了美國的相對優勢。就像相對論一樣,一旦我們切換觀察的座標,可能會對整個世界,有個顛覆印象的全新認識。只要撇除掉控制住疫情的中國,就會發現世界各國受疫情影響經濟衰退、供需出現問題,疫苗也成為防控疫情的關鍵,再再讓美國拉開與世界各國的差距。也因此,控制住疫情的中國反倒像個意外,並縮短了與美國之間的差距。
章永樂:當疫情不斷變化,中國清零快,西方媒體翻臉更快
未能全面傳遞中國抗疫的經驗,阻礙了西方抗疫人員及時從中國的抗疫過程中汲取有用知識,阻礙了決策精英做出更為全面的決策。這對於歐美社會自身而言,實際上是一種損失。但歐美很少會有人認識乃至承認這種損失的存在。甚至對於很多決策精英來說,防止中國被西方社會視為普遍性知識的來源,是一個更重要的政策目標。
這樣一點也不美,中國還要迎合西方「審醜」到什麼時候?|犇報看影音
中國著名攝影師陳漫替Dior拍的一張宣傳照日前在大陸引起爭議,女模凶神惡煞的妝容,配上眯眯眼、雀斑,被網友直呼「地府藝術」。西方時尚界日常作妖,把對東方人的刻板印象,當作商業手法,是長期壟斷時尚話語權的西方,對東方與中國的審美「霸淩」,帶著刺鼻的東方主義腐臭味。觀察者網影音專欄《消化一下》就探討了這個問題,東方主義如何影響國際主流審美;而中國人又還要迎合西方的「審醜」到什麼時候?
用動畫學課本沒教的歷史?中國最成功的和平外交,鄭和下西洋
關心台灣歷史教育發展的「歷史運動新三自教育協會」(後簡稱「新三自協會」)推出歷史動畫,首支影片就以「鄭和下西洋」為主題,呈現中國曾經的航海實力,影片中也提到很多人認為15世紀地理大發現是歐洲人的舞台,但其實中國比西方早了將近一百年。
陳映真呼籲:為我們的子孫留下一片森林
今年也是映真先生逝世的五週年,僅以這篇報導,紀念先生曾經為台灣社會變革的奮鬥不懈。我們也從其留下的話語再去思考:當極端氣候已非「異相」的廿一世紀,台灣這樣的蕞爾小島,在全球範圍的環境保育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