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家園
金門戰役中毛澤東與蔣介石的默契
八二三砲戰是兩岸間最後一場戰役,也奠定了兩岸至今的分斷局面。相較台灣方面強調八二三砲戰讓國民政府守住台灣的觀點,大陸方面則強調金門戰役留下兩岸同屬一中的框架與戰略。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變化加劇,許多歷史事件仍深深影響當前局勢的發展,犇報特轉載此篇在大陸網上廣傳已久的文章,供台灣民眾溫故新知。
高金素梅:斯卡羅不顧史實,無視原住民族付出的犧牲代價
公視歷史劇「斯卡羅」開播以來,片中對於歷史的詮釋引來諸多爭議。立委高金素梅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斯卡羅影集獲得官方全力支持,耗費兩億元拍攝製作,卻對帝國主義殖民史觀毫無反省,表示文化部長李永得口中的歷史解釋權非常昂貴。
「重回18歲,還是會來大陸」高雄人林京翰在成都推台灣醫美
因為父親的一句「未來的市場在大陸」,彼時只有18歲的林京翰跨越海峽,從高雄來到成都,求學於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畢業後,林京翰將目光瞄準了醫療美容領域,開始了自己的又一次「探險」。
在廣西成為「農二代」的高雄女孩陳燕儒
「85後」的陳燕儒來自台灣高雄,在大陸工作生活已有9年。2012年,從高雄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後,她追隨父親來到廣西南寧並在此紮根,成為一名「農二代」。2017年,陳燕儒抓住電商發展的機會,開了網店專門銷售火龍果,同年年銷售額就突破千萬。
來去重慶稿設計 嘉義女孩願為兩岸藝術交流貢獻力量
今年38歲的羅珮綺,來自台灣嘉義,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因為一次去雲南大理旅遊的經歷,讓她對大陸的西南地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一番研究和比較,2014年,羅珮綺來到重慶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itDstudio」。
《兩岸春天》報導文藝營 走入扶貧重地見證廢墟上的涅槃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舉辦為期六天的《兩岸春天》報導文藝營,兩岸師生用腳步親自走到基層,深入見證大陸脫貧攻堅的真實故事,也促進兩岸師生的交流與相互認識。主辦方表示活動圓滿結束,但並非停止,而是繼續播種,延續人間革命的火種。期待下次再見,又是「兩岸春天」。
大陸牙醫產業需求增加 台灣人帶著口腔經驗赴陸發展
據國際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分析,大陸口腔產業未來五年年均增速將達18%以上,到2030年,規模預計將達到4200億元。許多台灣人看準大陸口腔市場的商機,帶著台灣經驗赴陸發展。
人間之鏡:在「以文化行動出發的環境生態運動」線上會議發言稿
執政當局以公權力的優勢,對媒體的操控,對學者的收買,種種手段,對於公投是否願意照結果執行,也在未定之天。疫情時期,無法聚眾廣為宣傳,8/28,反萊豬、護藻礁的公投,有可能被執政當局惡意的阻撓,而無法實行。希望透過這次的座談,我們能夠再度凝結民眾的意志,把這個運動推進到底。不呼喊「為了下一代」的高調,僅僅為了自保,都應該戰鬥到底。
「讓村民成為主角」 廈門海滄區蘆塘社的兩岸社區營造交流
2019年成立的廈門市海滄區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李佩珍帶領一批來自台灣的社區營造青年,活躍在大陸鄉村振興的第一線。李佩珍表示:「我們社區營造的理念就是『先造人、後造物』,讓村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角。」
在台灣務農不被重視?大陸推政策邀台農登「陸」發展
「農林22條措施」強調台人台企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支持台人台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質量發展,這讓台人台企更有信心在大陸創業生活,關切台人台企合法權益保護,著眼營造寬鬆營商環境,為台人台企抓住新機遇暢通了管道,有利於台人台企放開手腳深耕大陸,謀劃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