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寰|台灣面對美國關稅戰的最佳出路
在國際經濟體系大變局的時代,台灣必須先設法生存下來。最好的選擇當然是順應兩岸的地緣、文化結構,融入民族經濟共同體。唯有如此,才能擺脫經濟上對西方國家的依附屬性,免於落入被美國經濟霸凌、產業被美國掏空的下場。
◎作者|程志寰(勞動人權協會研究員)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4月2日公布了基於他自己「特殊算法」所計算出來的對等關稅,並強行施加在全世界185個國家或地區上,造成全球輿論譁然。雖然後續股匯和美債市場的巨大波動迫使川普在4月9日決定暫停實施該政策90天,但其對中國大陸的高額關稅已生效,中美經貿博弈已正式展開,預計此情勢必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劇烈衝擊。
一、中美關稅戰對台灣的影響
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則是第二大,因此中美關稅戰將對台灣造成很大的影響。民進黨執政近9年來已將兩岸官方互動推至冰點,賴清德上台不到一年就引發至少三次大陸的大規模圍台軍演。如今美國又要對台灣徵收高額關稅。可見,民進黨得罪了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又在第二大貿易夥伴身上討不到任何好處,陷入兩頭落空的窘境。然而,向來強調經貿「去風險化」的民進黨政府在如此艱困的時刻提出的政策,居然是加大投注在想掏空台灣的美國身上。從今(2025)年初川普上任後,民進黨就主動向川普示好,拋出台美半導體產業整合的計畫,台積電、聯電也迅速要和美國企業合資設立新公司。但這些做法並沒有讓台灣獲得關稅豁免權,反而讓美國變本加厲地對台索取更多好處。在關稅重擊後,民進黨又對美國拋出鉅額軍購清單、加大對美投資等各項利多。種種行徑令人不禁憂心,民進黨是否會在接下來與美國的談判中提出更多讓利,讓美國加速其掏空台灣的計謀。
民進黨加碼「對美讓利」的後果非常不堪設想。第一是這會讓多數台灣企業面臨赴美設廠、投資,或承擔高額關稅的嚴重困境。無論台企選擇哪一項,都會大幅增加營運成本,使產品競爭力下降。第二是這也會使台灣為數眾多既無法赴美,也承擔不起關稅的中小企業難以為繼。現在我們已經看到許多中小企業如紡織、機械工廠遭客戶暫停訂單了,接踵而至的是旗下員工將遭裁員或放無薪假。台灣底層勞工的生活在萬物飛漲、工資凍漲的時代已經非常困頓了,如今更會雪上加霜。
二、經濟去依附並融入民族經濟共同體已是台灣勢在必行的選擇
此次關稅戰突顯出台灣經濟體質的幾個大問題。第一是過度依附美國的產業分工和佈局。台灣的經濟實力是在國共內戰、美蘇冷戰的「雙戰結構」下發展起來的,當時台灣做為美國反共前線的盟友而接受美國的扶植。儘管在90年代冷戰結束和兩岸結束軍事對峙後,兩岸經濟交流互動逐漸深化,但如今兩岸經貿整合的程度仍然是遠遠不夠的。時至今日,台灣仍然以一種嚴重違反地緣、文化結構,也違反國際貿易「重力法則」的方式依附著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而不是更積極地與近在咫尺且同文同種的中國大陸開展更深化、更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第二是由於上述違反地緣經濟規律的問題,導致台灣無法守護自身產業發展的成果,而容易受到強權國家的經濟霸凌。在全球化發展和自由貿易經濟秩序穩定的時期,台灣可以安穩地參與國際分工,不需要擔憂產業遭剝奪。但在「逆全球化」和國際經濟體系重回弱肉強食的保護主義、掠奪主義的背景下,台灣就很難生存下去了。
19世紀著名的德國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的民族政治經濟學說已清楚地說明這一點。活在帝國主義四處掠奪、剝削殖民地的時代,李斯特深知德意志民族當時分裂成38個邦,沒有形成民族經濟共同體的整合,將始終維持對他國的依附性,無法與歐洲列強競爭。美國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米爾頓(Alexander Hamilton)也深諳此道理。他知道美國當時只有農業且高度依賴歐洲製造業產品的進口,這種依附性不利於美國未來的發展,因而向國會提交《製造業報告》,大力提倡發展製造業。儘管他的主張也曾遭遇國會強大的反對聲浪,還造成後來北方工業州與南方農業州的矛盾,並且演變成美國內戰。但漢米爾頓仍然是美國在20世紀初成為工業超強國,且直到今天仍然是全球霸權的重要奠基者。
此次美國關稅戰對台灣造成的衝擊,印證了「外人靠不住」這個硬道理。尤其是面對川普這種堪稱「國際流氓」的狠角色,越是對他卑躬屈膝、言聽計從,越可能被他剝好幾層皮。因此,順應經濟、歷史規律,達成兩岸和解,融入民族經濟共同體,是台灣面對國際經濟體系倒退回叢林法則狀態的最佳選擇。
三、ECFA還在,台灣的好運還沒走
儘管民進黨執政9年來將兩岸關係迅速倒退,但萬幸的是大陸始終沒有廢止ECFA。面對川普關稅戰可能對台灣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造成的巨大衝擊,台灣最好的出路就是繼續深化與大陸、港澳等地的經貿合作,推進民族經濟共同體的進一步整合。具體做法是重
新與大陸商談兩岸的服貿、貨貿協議;鼓勵、輔導台灣的中小企業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福建兩岸融合示範區等具有政策利多和經濟活力的發展區。
總而言之,在國際經濟體系大變局的時代,台灣必須先設法生存下來。最好的選擇當然是順應兩岸的地緣、文化結構,融入民族經濟共同體。唯有如此,才能擺脫經濟上對西方國家的依附屬性,免於落入被美國經濟霸凌、產業被美國掏空的下場。
◎作者|程志寰(勞動人權協會研究員)
◎本文原刊於風傳媒,經勞動人權協會授權全文轉載
【您可能有興趣】
‧ 川普關稅戰來襲 賴清德想「賣台援美」?
‧ 綠色貪腐利益集團─亟需台灣群眾團結反抗的全民公敵
‧ 歷史的倒車發不動:尹錫悅給賴清德上的一課
‧ 當民進黨不顧人民死活,人民自救才能救台灣
‧ 民進黨挾持全台的「自殺式嚇阻」令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