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

程志寰|台灣面對美國關稅戰的最佳出路

1 周前 / 0 comments

在國際經濟體系大變局的時代,台灣必須先設法生存下來。最好的選擇當然是順應兩岸的地緣、文化結構,融入民族經濟共同體。唯有如此,才能擺脫經濟上對西方國家的依附屬性,免於落入被美國經濟霸凌、產業被美國掏空的下場。

中國「三箭齊發」應對川普關稅戰|海外通訊

1 周前 / 0 comments

川普發動關稅戰在全球掀起軒然大波,誇口說只要對中國加徵關稅就能輕易迫使中國讓步。但中國選擇「硬剛」,以「三箭齊發」的戰略,應對川普的關稅戰。第一支箭是提振國內經濟,第二支箭是精準反擊美國,第三支箭是開拓國際貿易空間。

在美國發起貿易戰下 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

1 周前 / 0 comments

人民幣從區域結算貨幣進階為全球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反映國際市場的選擇,更是中國經濟從「製造大國」 向「規則制定者」 轉型的縮影,是中國產業鏈韌性、制度創新能力和全球治理話語權的綜合體現,成為世界格局「東升西降」的顯例之一。

川普關稅戰損害美國在全球貿易、金融體系的主導地位|海外通訊

2 周前 / 0 comments

川普強徵關稅,是對全球的貿易霸凌。他的反復與不可預測,使美國成為國際頭痛的變數,各國開始重新考量「去美風險化」,美國不再是全球化的領頭羊,美國在全球貿易不再享有主導地位,中國成為世界各國重新考量的合理舵手。

成吉鹿|從經貿軍事外交姿態看中美的國勢

2 周前 / 0 comments

經過七年的博弈,中國已成為全球無可撼動的世界工廠,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中美的外交語言悄悄轉變,中美的外交姿態也逐漸發生變化。美國作為世界領袖,在工業發展上裹足不前,只知依賴制裁來限制中國。美國的所作所為正在向世界宣告,其全球領袖地位的滑坡。

從美元霸權論中美博弈的根本原因|海外通訊

3 周前 / 0 comments

金融霸權、軍事霸權、科技霸權,是美國能以美元稱霸世界的重要基石。中美博弈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多次想收割中國,但沒能成功,因此不管是眼前的關稅戰,還是貿易戰、科技戰,中美之爭還會持續下去,而中國越戰越勇,底氣十足地宣稱奉陪到底。

中國在美國全面制裁下如何自我砥礪|對話空間

9 月前 / 0 comments

2020年美方將烽火通信列入貿易黑名單,阻止該公司購買美國及日本生產的光纖,並且禁止其在大西洋鋪設電纜。烽火通訊也像華為一樣,從2020年起全力投入光纖光纜,經過四年的埋首努力,中國整體的光纖光纜業,都已經可以製造所有的設備零件,不再需要外國技術。

成吉鹿|歐美從科技強國落入築牆自保的沒落境地

9 月前 / 0 comments

英國經濟學人最新文章指出,中國已經成為科學超級大國。看到昔日的歐美科技強國,尤其是美國,已經失去鬥志,不敢和中國正面競爭,墮落到荒腔走板的四處圍堵抵制中國,國會忙於策劃絆倒排斥中國的立法。只想依靠前輩留下的祖陰,築牆維護眼前的利益,怎不令人興嘆。

美智庫專家:忘掉晶片吧—中國是衝著船隻來的|海外通訊

10 月前 / 0 comments

美智庫專家在《外交政策》網站上發表一篇題為〈忘掉晶片吧—中國是衝著船隻來的〉的文章,指出中國的造船工業戰略完美照著中國在《中國製造2025》所設定的藍圖前進,眼前中國造船廠每年建造的船舶占世界的一半以上,而20年前只有12%。

成吉鹿|中國汽車產業的憂患:來勢洶洶引來陰謀破壞、政治干預

1 年前 / 0 comments

中國是煤碳、石油、天然氣儲藏量匱乏的國家,戮力發展清潔能源,全面推展電動汽車勢在必行,具有遠大的能源戰略意義。由於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廣大,促成中國電動汽車物美價廉,輾壓歐美日韓等傳統的汽車大國,引來陰謀破壞、政治干預,事出必然。

第 1 頁,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