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大張旗鼓發起貿易戰,中國卻悄然贏得了勝利|海外通訊
釜山習川會,習近平與川普達成「休戰協定」,中美貿易戰全面暫停。對此,美國主流傳媒紛紛發表川普敗陣的評論。對此,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編譯三篇文章,並指出中美有廣闊合作共贏的空間,不一定會陷入零和博弈。
犇報編按
10月30日,習近平在韓國釜山與川普會談1小時40分,雙方達成「休戰協定」,中美貿易戰全面暫停。對此,美國主流傳媒紛紛發表川普敗陣的評論,包括:《經濟學人》發表〈中國為何贏得貿易戰──經過數月的陣痛,中國終於占了上風〉;《華盛頓郵報》發表〈中國正在贏得川普發起的貿易戰〉;《紐約時報》發表〈川普在對華貿易戰中敗北〉。無不指向美國已經輸掉了對華貿易戰。對此,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編譯三篇文章,並指出中美有廣闊合作共贏的空間,不一定會陷入零和博弈。
釜山習川會,習近平與川普時隔6年後再度會面。圖源:新華社,黃敬文、申宏 攝川普大張旗鼓發起貿易戰,中國卻悄然贏得了勝利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曾任職聯合國翻譯處30年)
今年4月2日,川普大張旗鼓對世界各國──特別是中國──發起貿易戰,徵收所謂高額的「對等關稅」,中國的關稅竟然高達145%。川普認為,此舉將使美國增加龐大的收入,還會促使美國製造業大舉回流,從而使美國再次偉大,因此稱4月2日為「解放日」。
在紛爭擾攘的全球貿易戰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之間的博弈。白宮認為,在中美貿易裡,美國從中國的進口約為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數倍,中國獲得巨額的貿易順差,因此更依賴美國,在貿易戰這場考驗神經和忍耐力的比賽中,美國將占上風。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10月25至31日一期的封面文章卻說事實並非如此。文章的標題是〈中國為何贏得貿易戰──經過數月的陣痛,中國終於占了上風〉(Why China is winning the trade war—After months of pain, China is on top)。
《經濟學人》〈中國為何贏得貿易戰──經過數月的陣痛,中國終於占了上風〉網站截圖。圖源:截圖自《經濟學人》中國為何贏得貿易戰
文章稱,六個月後,中國比美國還鬆了一口氣,原因有三。首先,事實證明,中國能夠承受美國的脅迫,並善於回擊,實現了行話中所說的「升級主導地位」(escalatory dominance),反映了中國潛在的實力、準備和技能。川普的一些批評者將此歸因於TACO(Trump Always Chicken Out)(川普總是臨陣退縮)。川普4月對中國徵收的「解放日」關稅,在華爾街股票暴跌後撤銷了。最近,中國對用於高科技製造業的稀土出口實施限制後,川普威脅要徵收100%的關稅又退縮了。他威脅要通過近乎全面的禁運來削弱中國,但這樣做也會損害美國,被認為是不可信的。那些聲稱中國陷入危機的人應該注意到,今年中國股市以美元計算上漲了 34%,是標準普爾500 指數漲幅的兩倍。
中國已經學會了巧妙地反擊。在川普對抵達美國港口的中國集裝箱船徵稅後,中國也以港口收費作為回應。中國威脅展開反壟斷調查,向杜邦、谷歌、英偉達和高通等美國公司施壓。中國拒絕購買美國大豆──去年美國中西部農民的市場規模為120億美元,也是美國對華最大出口產品──正在損害川普所珍視的一批選民的支持。儘管美國仍在某些方面對中國施加限制,例如在飛機發動機方面,但中國供應鏈擺脫對外國輸入的依賴,同時使中國成為其他國家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論上,川普可以通過切斷中國進入美元銀行體系的管道來加大賭注。但他可能不會這麼做;因為由此引發的金融市場動盪將嚴重損害美國。
2024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值及來源國全名單。圖源:小小天下在針鋒相對的競爭中,中國正在通過反復試驗制定一套新的全球貿易規範。這是它的第二個成功領域。它希望在舊的自由貿易秩序的廢墟上建立一個由中國主導的體系,與川普的關稅帝國相抗衡。中國已經改變了貿易的地理格局,加強了對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區域的貿易往來:今年截至9月,中國的商品出口增長了8%以上,而對美國的出口卻下降了27%。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引發擔憂,因為它主導著市場,並可能削弱西方製造業的供應鏈。但它們也引人注目,因為它們表明中國試圖實施一套全球許可制度。這是美國用來控制半導體行業的劇本的更激烈版本。預計中國將利用其作為成熟製造商和70多個國家最大交易夥伴的地位重塑貿易規則的例子會更多。
中國獲勝的最後一個原因是,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川普的霸凌行為恰恰證明了打造科技工業超級大國的計畫是正確的。
中國沒被擊垮,反而超越美國
此外,美國的主流媒體也紛紛發表類似的看法。8月6日,《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正在贏得川普發起的貿易戰〉(China is winning the trade war Trump started)的評論文章,引起美國政界和媒體圈的廣泛關注。
這篇文章指出,過去半年裡,川普未能迫使中方作出重大讓步,中國不僅沒有被川普的關稅政策擊垮,反而在經濟、技術和國際話語權等多個方面超越了美國。文章作者馬克斯·布特(Max Boot)是保守派建制派代表,他的結論是「中國贏了」。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華盛頓郵報》〈中國正在贏得川普發起的貿易戰〉。圖源:截圖自《華盛頓郵報》首先看經濟資料。川普認為加稅能逼迫中國屈服,自2025年1月上台後,他對中國商品加徵了從10%到104%不等的關稅。然而,現實並不如川普所願。中國的GDP增速達到5.3%,而美國僅為1.25%。中國對美出口依賴度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東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交易夥伴。這意味著中國正主動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構建更平衡的全球供應鏈。
與此同時,美國消費者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服裝價格上漲44%,鞋子價格上漲19%,每個家庭平均多花2400美元。川普宣稱的「保護美國就業」政策反而導致製造業崗位流失1.4萬個。
川普的「硬扛」策略也徹底失效。當美國將關稅推高至145%時,中國不僅對等反制,還利用稀土資源進行反擊。全球90%的稀土精煉產能掌握在中國手中,美國車企和軍工企業因此陷入恐慌。特斯拉和通用電氣緊急呼籲停止封鎖稀土出口。川普政府被迫批准恢復英偉達H20晶片對華出口,並擱置了台當局官員與美軍會面的請求。這種矛盾的操作暴露了美國戰略的混亂。
全球「去美國化」浪潮悄然興起。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看似強硬,實際上卻孤立了美國。印度拒絕配合美國制裁俄羅斯,日本和韓國對華經貿合作不降反升,連傳統盟友澳大利亞都公開質疑美國的單邊主義。中國在全球的好感度半年內上升了8.8%,而美國則下降1.5%。這種聲譽危機直接影響了美國經濟,外國遊客減少、留學生流失、美元貶值等問題接踵而至。
9月3日,中國大陸盛大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觀禮嘉賓在習近平領隊下一同走上天安門。圖源:新華社為了緩解國內壓力,川普選擇「戰略性讓步」,將關稅降至30%,並批准中美經貿談判。但這場「休戰」只是拖延時間的權宜之計。斯德哥爾摩談判後,中方宣佈將對等關稅延期90天,而川普始終未提最終期限。他既想維持「強硬派人設」,又害怕承擔經濟惡果,這種騎牆態度暴露了美國政策的脆弱性。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中美結構性矛盾遠未解決。從稀土到半導體,從科技封鎖到市場准入,美國始終找不到有效手段遏制中國崛起。
川普的單邊主義政策撕裂了美國與盟友的關係,削弱了美國創新力,加速了中國技術突破。削減科研預算、限制移民、打壓人才等政策不僅損害了美國自身,還為中國騰挪出發展空間。川普堅信「加稅等於保護本國產業」,卻忽視了全球化時代供應鏈的複雜性,最終轉嫁給了美國消費者和企業。
未來,中美博弈將進入新階段,誰能在科技、產業鏈、國際規則制定中佔據主動,誰就能定義21世紀的全球秩序。正如布特所言:「美國試圖通過施壓遏制中國,卻因內部政策削弱了自身實力。」這場博弈的輸贏早已不限於關稅數字,而是關乎整個世界的未來走向。
川普向美國的伙伴施加了艱難抉擇甚至直接威脅。圖源:經濟學人中國不戰而屈人之兵
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Nicholas Kristof)(中文名紀思道)10月29日在《紐約時報》發表題為〈川普在對華貿易戰中敗北〉(Trump lost the trade war to China)的文章,直指這位美國總統嚴重失算,發動了一場註定輸掉的貿易戰,把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給搞砸了。
克里斯托夫感嘆,中國這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未來也將持續掌握著對美國的優勢,美國要付出的代價可能不僅是輸掉了貿易戰,還會在未來幾年失去部分全球信譽和影響力。
《紐約時報》〈川普在對華貿易戰中敗北〉。圖源:截圖自《紐約時報》他認為,川普今年4月宣佈他的「解放日」關稅時,嚴重誤判了形勢,似乎覺得中國很脆弱,因為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遠遠多於進口。
可是,川普顯然不明白中國購買的很多東西,比如大豆,可以從其他地方買到,而在稀土問題上,美國卻很難找到中國之外的供應商。失去了來自中國的稀土,一眾美國工廠將被迫關閉,軍工企業將受到沉重打擊。
人們很快就看到了,中國讓美國陷入了困境,因為美國經濟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遠遠超過中國對美國大豆的依賴。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中美談成了「一個實質性框架」。文章稱,如果這個框架得以維持,美國可能會削減和取消對華關稅。
從表面上看,這可能像是回到了貿易戰之前的狀態,但實際上更像是美國在發動一場衝突後投降了,並且最終處於更弱勢的地位。
克里斯托夫認為,中國把稀土管制作為一種長期的手段來制約美國,暫停管制一年將是一種高明手段,能夠讓中國既避免美國等國全力打破壟斷,又能保持對美國的影響力。
加拿大礦企表示,西方需要像曼哈頓計畫那樣規模的努力來發展稀土生產能力,但即使是這樣全力以赴的計畫,可能也需要5至7年才能取得成果,而在這段過渡時間裡,西方將不得不與中國達成協議。
全球稀土產量對比圖。以稀土氧化物 (REO) 當量估算。數據包含鑭系元素和釔,但不包括大部分鈧。圖源:美國地質調查局在一場國際專家出席的會議上,絕大多數人都表示中國正在贏得貿易戰,並且現在佔據優勢。
對於川普降低關稅、放寬對華晶片出口限制,推遲對台軍售等舉動,克里斯托夫打了個比方:「這就像是,川普挑起了貿易戰,卻很快發現自己是在拿著關稅去打白刃戰。這位貿易霸淩者意外發現自己被欺負了,於是開始討好中國、不斷讓步。」
文章寫道,中國看到了美國的弱點,在雙邊關係中已然佔據上風,而川普是那個會在壓力下屈服的弱者,包括在安全問題上。而且遭川普背叛的盟友們,不太可能與美國合作抵抗中國。
在文末,克里斯托夫特別提到了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兵書《孫子兵法》。他說,早在2500年前,偉大的軍事戰略家孫子就在他的《孫子兵法》中寫道:「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克里斯托夫稱,這也許正是中方的想法,借助貿易影響力,不費一槍一彈,就能在西太平洋地區投射更多軍事力量。
他還擔心,如果美國在中國的稀土施壓下放棄巡邏南海,將是美國在亞洲遭遇的重大挫折,也是中國影響力的一次重大提升。
「所以說,不要急於為川普及其助手吹噓的歷史性中美協議喝彩。」克里斯托夫感嘆,「我們美國人可能不僅輸掉了一場貿易戰,而且在未來幾年還會失去部分全球信譽和影響力,在全世界看來,這將是美國衰落的徵兆。」
美國僅佔全球市場13%的進口力量,支撐不起向全球關稅霸凌的行徑,經貿實力不足的紙老虎形象逐漸浮出。圖源:川普「X」川普政府虛張聲勢,坐實對華策略大敗
其實早在4月,多家外媒就一眼看出川普政府的虛張聲勢,直指其「已經輸掉了對華貿易戰」。分析指出,中國在這場較量中手握多張王牌,包括日益多樣化的出口市場、難以被取代的供應鏈、對關鍵戰略礦產的掌控等。此外,川普在第一任期內發動的貿易戰,已促使中國降低了對美國進口產品的依賴程度。
川普政府一系列訛詐連遭中方硬剛,不僅坐實了其對華策略的失敗,也讓民主黨人抓住了關鍵把柄。10月29日,美國參議院民主黨人在一份關於川普關稅政策影響的最新報告的中稱,川普正在「輸掉這場自己挑起的對華貿易戰」,讓中國佔據了上風,令美國在中美元首會晤之際處於「弱勢」。
報告援引通脹和就業資料,認為川普自4月起實施的全球性關稅增強了中國手中的牌,削弱了美國的籌碼,導致美國通脹回升、製造業萎縮、農民受壓,而中國通過擴大對非美地區的出口,反而實現出口增長。
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之際,美方的態度突然出現巨大轉折,一改以往叫囂挑釁姿態,轉而希望「重回談判桌」,儘快進行下一輪中美經貿磋商。中方本著「要打奉陪到底,要談大門始終敞開」的原則,做出積極回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遂於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與美國總統川普會談1小時40分,雙方達成「休戰協定」。中方達成三項成果:降低關稅、暫停對中國船隻徵收港口費、推遲實施美國出口管制。美方則獲得中方承諾購買大豆並暫緩進一步限制稀土出口。雙方同意明年兩國首腦互訪。
習川會,兩人閉門會談約一小時四十分鐘,蔡奇、王毅、何立峰等參加會見。圖源:新華社,黃敬文、申宏 攝中美有廣闊的合作空間,而不用陷入零和博弈
在川普發動貿易和關稅戰之後,中國是唯一一個與美國針鋒相對的國家。中國最大的勝利可能在於,美國今後在對中國實施新關稅和貿易措施前會三思而後行。習近平表示,貿易戰「近期歷經曲折」,對雙方都應有啟示。「雙方應該算大帳,多看合作帶來的長遠利益,而不應陷入相互報復的惡性循環。」習近平相信中國的發展同川普總統要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是並行不悖的」,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這就構建了一種創新的思路和視角,以一種全新的話語和表達方式,顯示中方覺得基於自身的實力和已有的實踐以及客觀的局面,中美雙方並不一定會陷入所謂的零和博弈。相反,通過這一系列的對話,會發現中美雙方有廣闊的空間,可以通過一些合作實現雙贏和共同發展。
經過一番周折。美國應該認識到,通過關稅及貿易戰是不能迫使中國屈服的,美國國內經濟和總體發展態勢,也支撐不起中美關係長期處於惡性競爭和相互對抗這樣一種狀態,美國承擔不起單方面對中國揮舞關稅大棒和其他制裁工具所造成的經濟成本,所以迫切希望與中方緩和關係,達成貿易停戰。
歸根結柢,還是那句老話:「中美兩國和則兩利、鬥則俱傷」。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一大經濟體,中美貿易戰將對世界經濟秩序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帶來重大災難。中美相互成就、共同發展繁榮不僅是對兩國人民的共同責任,也對全世界人民責無旁貸。
會晤結束後,習近平與川普一同走出會場。圖源:新華社,黃敬文、申宏 攝◎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曾任職聯合國翻譯處30年)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中國不僅改變了資本主義,也改變了社會主義
‧ 美國無法單打獨鬥戰勝中國,卻又很難再拉幫結派
‧ 中國最令美國忌憚的不是經濟體量和軍事實力,而是制度優勢
‧ 中國前進美國後退,中國正挑戰美國衰落的軟實力
‧ 造船業成中美競爭的最新角力場,誰勝誰負不言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