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裡,那些失落的瑰寶

By 劉暢 / 2023-09-01 19:08:27 /
英國
文物
文明
摘要:

日前,大英博物館被爆約2000件館藏文物遭竊盜,暴露大英博物館在文物管理和安全防護方面的巨大漏洞。本文作者劉暢便指出,大英博物館若不能很好地護衛文物周全,承受損失的將不再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而是全人類。

【犇報編按】


日前,大英博物館被爆約2000件館藏文物遭竊盜,暴露大英博物館在文物管理和安全防護方面的巨大漏洞。大英博物館藏品800多萬件,覆蓋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其豐富的館藏卻與英國百年殖民擴張密不可分,對各大文明古國而言,流失的文物更多代表不可忘卻的苦難,也因此多個國家的民眾都在反復地、在不同場合、以各種方式呼籲大英博物館歸還珍貴文物。本文作者劉暢便指出,大英博物館若不能很好地護衛文物周全,承受損失的將不再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而是全人類。

xxx觀眾在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複製展上參觀。圖源:新華社,陳斌 攝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失落的瑰寶


◎作者|劉暢
◎來源|經濟日報

據央視新聞援引英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8月26日,大英博物館董事會主席喬治·奧斯本向媒體表示,該博物館8月16日被盜館藏文物部分已經被找回。這批文物約2000件,包括從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19世紀的黃金首飾、寶石及玻璃製品。

大英博物館被盜事件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也使得這座本就聲名赫赫的藝術殿堂以一種令人心痛的方式重新回到大眾視野的中心。

事實上,大英博物館被盜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2002年,館內一尊有2500年歷史、高12釐米的希臘半身雕像被盜,至今未能尋回;兩年後的2004年,又有15件中國珠寶文物在該館開放時間段內神秘失蹤。每一次,博物館方面都表示將提升安保水平,亡羊補牢,但很顯然,前路依舊漫漫。

大英博物館坐落於英國倫敦羅素廣場,於1759年1月1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最初的展品主要來自於私人收藏家的捐贈。

xxx古埃及青銅貓坐像「蓋爾-安德森貓」,收藏家蓋爾-安德森1939年將其捐贈給大英博物館。圖源:新華社,李穎 攝

在接下來的百年歲月裡,大英博物館的藏品日漸豐富起來,其過程與英國殖民擴張密不可分。

1763年,英國通過七年戰爭擊敗法國,成為海洋霸主;1815年,英國贏得拿破侖戰爭,徹底坐穩了當時「全歐甚至全球最強大國家」的寶座。從此,英國開始加快全球殖民步伐。

從1607年英國在弗吉尼亞建立第一塊真正意義上的殖民地詹姆斯敦開始,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殖民地面積一度達到了驚人的3350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囊括了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

與英國擴張殖民步伐同步的是,各國的歷史文化典藏以及奇珍異寶也流入英國本土,並彙集到大英博物館中。

作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現有藏品800多萬件,覆蓋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受制於館內空間,僅有約1%的文物能夠被展出,但即便這1%也足以讓每一位去過大英博物館的參觀者驚嘆。

大英博物館根據藏品類別劃分為10個分館,分別是古近東(巴爾幹半島地區)館、硬幣和紀念幣館、埃及館、民族館、希臘和羅馬館、日本館、東方館、史前及歐洲館、版畫和素描館、西亞館,共計94個展廳。

埃及館是其中最大的陳列館,館內藏有10萬多件古埃及文物。這裡最有代表性的展品就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羅塞塔石碑。但若想近距離觀看石碑卻不那麼容易。筆者曾兩次前往埃及館,每一次都被擁擠的人群堵在遠處動彈不得,即便只想看看石碑旁的解說,也需要歷經「千辛萬苦」,穿過密集的人流才行。

據資料記載,羅塞塔石碑製作於公元前196年,上面刻的是古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的登基詔書。按照專家的說法,其重要性不僅在於密集的文本內容,更在於它為學者們提供了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在這塊石碑上,工匠們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書以及希臘文3種文字刻下了相同的內容,學者可以憑此對照理解,從而分析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結構和用法。也正因如此,有人甚至評價羅塞塔石碑為「打開古埃及文明的大門」。

不過,對於筆者來說,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33號展廳才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

xxx大英博物館官網上最近正在展出的「中國主題」展覽截圖。

不久前,大英博物館舉辦了全球首個描繪19世紀中國歷史文化的大型特展——「晚清百態」。300多件珍稀展品圍繞宮廷、軍事、藝術、日常生活以及全球交流五個主題鋪陳,立體呈現了晚清社會的全貌。據說,還有數十名「神秘收藏家」借出了自己的私人珍藏,其中很多藏品都是第一次出現在公共視野中。有現場參觀過的小伙伴評價說,此次特展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藏品的珍貴,還在於藏品選擇包羅萬象,內容覆蓋帝王將相、普通百姓、邊疆戰士,身處其間,仿佛時光回溯。

大英博物館官網顯示,館內現有中國文物超2.3萬件,囊括了新石器時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戰國的青銅器、漢代的漆器玉器以及唐宋三彩、五大名窯瓷器、元青花、琺琅器等幾乎所有藝術類別。這些漂泊海外的文物對於研究中國文化意義重大。雖然大英博物館方面宣稱,館藏的中國文物是通過饋贈、購買、交換等方式獲得的,但熟悉歷史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戰爭期間的瘋狂掠奪、盜賣才是最主要的來源。

xxx大英博物館官網上展示的部分「中國主題」館藏截圖。

這也是大英博物館最惹人爭議的地方。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看,能夠將這些珍貴文物保存下來、展示出來,確實有其積極意義。但對於各大文明古國而言,流失的文物則更多代表了不可忘卻的苦難。這也是多個國家的民眾都在反復地、在不同場合、以各種方式呼吁大英博物館歸還珍貴文物的原因。

新近發生的文物被盜事件再一次將大英博物館推上了風口浪尖。畢竟,如果大英博物館不能很好地護衛文物周全,承受損失的將不再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而是全人類。

文物是文明的印記,萬萬不可失落,當慎之又慎。

◎作者|劉暢
◎來源|經濟日報

您可能有興趣】
馬首回家了 160年來首件回歸圓明園
流失159年:圓明園馬首銅像終於回家了
相隔25年,68件流失英國的中國文物終於返還!
合體了,龍門石窟流散佛首首次實現「數位復位」
「九九乘法表」 1800年前東漢就已刻在磚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