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

范振國:為秋鬥行腳賦嵌字七絕一首以壯行色

2 年前 / 0

我參加了11月13日早上在屏東火車站的首發式,和來自各地的社運團體伙伴比肩而行至鳳山火車站,全程約莫16公里。當晚我在旅館休息等著參加當晚的宣講活動時,腦海忽而浮現毛主席:「長征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的講話,心裡有一種受到莫大鼓勵的激動,因此寫了這首七言絕句詩。

兩岸原創舞台劇《漂洋過海來看你》 希望能在台灣上演

2 年前 / 0

首演於2018年的《漂洋過海來看你》近日在上海再度上演。這部舞台劇堪稱兩岸文化交流的「結晶」。出品製作人沈欣華希望疫情穩定後,能讓《漂洋過海來看你》在台灣上演。「我們需要這樣的力量,讓兩岸同胞凝聚在一起,實現真正的團圓。」

馬臻:從《裡面的裡面》窺探台灣青年作家的「反共」藝術

2 年前 / 0

從小說的描寫來看,朱嘉漢是一個單純的對於左翼歷史的想像者。這種「想像」,正可以展示出台灣主流意識形態之內所能理解的左翼歷史。而我們也就能借由他的想像,來窺探台灣主流意識形態的邊界和極限,並由此理解台灣主流意識形態的「裡面的裡面」。

台灣菜是個什麼菜 ?看看大陸怎麼介紹台灣料理|犇報看影音

2 年前 / 0

在中國大陸,經常能看到各種用台灣「冠名」的美食,例如台灣手抓餅、台灣奶茶、台灣雞排、台灣牛肉麵等等。但所謂台灣菜到底是什麼菜?近來,《觀察者網》製作一期節目,介紹台灣菜的來龍去脈,從原本偏鹹到後來偏甜,從荷蘭人帶來番薯,用美援麵粉發揚四川牛肉麵...等等,爬梳台灣歷史、兩岸往來,本外省融合下的台灣菜,如何在兩岸之間發揚光大,帶出兩岸美食的交流與融合。

身為魯迅的孫子壓力山大!大陸網友:點開前沒想到這麼好笑

2 年前 / 0

10月26日,一張擷圖火遍了全網!原來在不久前,「魯迅逝世85周年紀念日」活動上,魯迅的長孫周令飛先生接受採訪,不少網友都被他的長相吸引住了,標誌性的一字胡,簡直和教科書上的魯迅一模一樣。

又被美到了!河南衛視推出重陽奇妙游《有鳳來儀》|犇報看影音

2 年前 / 0

10月13日,2021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以「重陽奇妙游」 作為收官之作。其中絕美開場《有鳳來儀》採用難度最大的雙人舞,成為節目最大亮點。靈鳥也,雄曰鳳,雌曰皇。二人化身鳳凰,在天地間共舞。鳳皇來儀,出於東方之國!據總導演介紹,該節目能屢屢創下高流量的原因在於中國傳統文化,這次他們將重陽登高、賞菊和敬老等主題展示給觀眾,其中《有鳳來儀》採用難度最大的雙人舞,成為節目亮點。

《長津湖》票房破17億!這本台灣小說也寫到台灣人參與這段歷史

2 年前 / 0

電影《長津湖》講述某中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上映五天創下17億人民幣的票房佳績。而在台灣,有位台灣作家藍博洲費時九年醞釀出的小說《台北戀人》,也寫到了這段歷史。

漢服為什麼這麼火?來去漢服復興地西塘古鎮找答案

2 年前 / 0

漢服穿著並不簡單,行動並不便捷,是怎麼流行起來並能持續火爆,在年輕人群體中引領風騷呢?中國短視頻工作室「當下頻道」為探究漢服流行的原因,前往舉辦漢服文化周的浙江省嘉善縣西塘古鎮,尋找答案。

藍博洲:打開台灣文學的兩岸視野,兩岸文學工作者的歷史責任

2 年前 / 0

如何在這樣的關鍵歷史時期重新打開台灣文學在創作與理論上的兩岸視野,重建日據以來台灣新文學運動的主流價值,於是也就成為兩岸文學工作者不可迴避的歷史責任。

復興而非復古 漢服成為大陸年輕人的潮流風尚

2 年前 / 0

「穿上漢服只是年輕人了解背後文化的起點。」漢服在今日中國大陸街頭已經非常常見,年輕人中的漢服復興並非衣著復古,而是他們對文化傳承的嘗試,漢服是年輕人可認同的「文化外在表達」。

第 7 頁,共 2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