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你還活在過去,你自己知道嗎?

5 年前 / 0

近日,勞動黨臉書粉絲團「怎麼辦」刊登了一則在馬場町公園舉辦的白恐秋祭活動與台灣郵電工人案圖文展的訊息。沒想到卻引來一個名為「你這麼好騙,你家裡人知道嗎?」的臉書粉絲團小編的謾罵,左一句「共匪」,又一句「滲透」,幫著大家複習台灣戒嚴時期白色恐怖的惡夢。

比悲傷還要悲傷的香港陳彥霖事件

5 年前 / 0

筆者認為反送中運動能改革香港社會任何問題,打著人民對抗政府的名義,卻看不到各種讓香港社會變更好的論述或討論。香港陳女事件發展至今呈現的社會現象,正譜寫著一齣香港悲劇,這齣悲劇寫出了香港人民的困境、港府的無能,以及整個香港社會的分崩離析。

昨日反ECFA,今日反交流團:都是打假球

5 年前 / 0

「青年抵抗校園統戰聯盟」拒絕參加兩岸交流團的呼籲與訴求,不僅召喚過去戒嚴時代的三不政策,更破壞兩岸相互開放以來得來不易的和平交流。過去反對ECFA到現在反對兩岸交流團,其實都是同個道理,問題從來不是那些恐懼元素,而是台灣人為什麼沒有自信與中國大陸交流與較勁?

史明、台獨與中華民國褒揚令

5 年前 / 0

蔡英文頒發中華民國褒揚令給台獨建國運動者史明。此舉之動機,令人難以判斷蔡英文究竟是在諷刺史明的台獨運動,還是真正欽佩史明的台獨運動?

《返校》:歷史的寄生蟲

5 年前 / 0

【編按】〈《返校》:歷史的寄生蟲〉一文為專欄作家張方遠觀影後之隨筆,原刊於「方遠北杯講看麥」臉書粉絲專頁上。本篇隨筆內容補充基隆中學《光明報》案之相關史實片段,有助讀者更認識電影《返校》與歷史史實之差異。

【第134期犇報社評】雙十談話,什麼都可以談但什麼也都沒得說

5 年前 / 0

【編按】三年前2016年時,犇報發表社評〈雙十談話,什麼都可以談但什麼也都沒得說〉,評析蔡英文總統2016年時的雙十談話。今年2019年,中華民國再度歡祝國慶,蔡英文總統也再度發表雙十談話。犇報在此分享2016年時的社評,邀請大家一起來評比經過三年,蔡政府的兩岸政策有多少變化。

【犇報社評】民進黨新「決議文」:台灣離今日的香港還會太遠嗎?

5 年前 / 0

近日民進黨推出「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提到「不將台灣的定位侷限於台灣海峽一側,而是以太平洋的台灣、世界的台灣自我期許」,說明民進黨當局對台灣未來定位,從「一個中國」脫鉤,而融入美國的「跨太平洋體系」的戰略意圖。 此舉,非但是自絕於攸關台灣安全與發展的「東亞區域一體化(RCEP)」進程,更是自甘作為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地緣戰略棋子,加速台灣社會的內部分裂,並將台灣推向社會動盪與戰亂的前沿。 可以想見,在民進黨的執政下,「明日的台灣」離「今日的香港」還會太遠嗎?

【社運一周】 9/28-10/4

5 年前 / 0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態。 上周社運資訊有: 【社運一周】 9/14-9/20 ●「蘇貞昌,救救樂生!」政院、凱道六步一跪遭驅離 ● 二度流會!樂生電梯方案說明會爆口角 樂青籲院方勿操作對立

《返校》缺乏的歷史視野:白色恐怖鎮壓的只有自由嗎?

5 年前 / 0

赤燭遊戲公司製作的暢銷遊戲《返校》以白色恐怖歷史作為背景,加上濃濃台灣本土元素揉合恐怖遊戲的效果,遊戲一上市便造成轟動,引起廣大話題。今年該遊戲改編為同名電影《返校》,9月20日上映後至今已有望突破兩億票房,更入圍金馬獎12項提名,網路上也出現許多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的文章。然而從政治受難者的理念切入而談的觀點雖有但不多,成為一種缺憾,且是台灣社會遺忘歷史的重大缺憾。請問,現實中這樣歷經苦難後,橫跨時空卻仍堅持當初理念的一群老人家,也同樣令人動容嗎?

踩在紅色鮮血上的自由舞會 《返校》迴避掉的歷史

5 年前 / 0

剛看完一部以50年代白色恐怖「基隆中學」案為背景的電影《返校》。導演徐漢強把左翼先烈遭受苛厲酷刑的受難,拍成了玩弄技巧的驚悚片,將對人間解放的渴求,簡化成追求抽象的自由。一頁動蕩時代的史詩被演繹成一首小兒女的情曲,真是糟蹋大好題材。

第 31 頁,共 3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