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智慧技術為大陸垃圾分類提供更多可能
「紙巾是乾垃圾,不管多濕它都是乾垃圾;瓜子皮是濕垃圾,不管多乾它都是濕垃圾。」「一隻玉米,玉米粒是濕垃圾,玉米皮竟然是乾垃圾。」 自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新規一出,嚴格細緻的分類辦法讓許多上海人「抓狂」,不少網友甚至整理出各種「偏門妙方」來應對分類難題。
垃圾分類催生更多「綠色職業」
打開手機查看訂單,跨上封閉三輪車,手提統一定製的彈簧秤,分門別類稱垃圾。每天早晨7點半,李萬海便開始了這一連串的動作。 今年57歲的李萬海是北京愛分類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垃圾分類回收員。2018年5月,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從一位網約車司機,變身成為北京市昌平區城北街道東關南裏的垃圾分類回收員。
過去19年,大陸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成效有限?難點在哪?
早在2000年,大陸垃圾分類工作就已啟動,由8個試點城市,到26個示範城市(區),再到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及面逐步推進。 2018年初,要求46個重點城市要提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方案或行動計畫,明確年度工作目標,細化工作內容,量化工作任務。 由於總體的垃圾分類覆蓋範圍還很有限,大陸一些城市仍停留在基礎層面,現行的46個重點城市僅占所有城市數量的7%左右,同時這46個重點城市的進展不平衡,有的城市群眾對垃圾分類的觀念還很淡薄。
讓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進醫保
去年大陸賣座電影《我不是藥神》,引發社會對抗癌藥品的廣泛關注。曾經,「一粒藥」拖垮一個家庭,如今,抗癌藥進入醫保,給更多家庭帶來希望。 隨著大陸醫改全面推進,降藥價政策「組合拳」相繼實施,加快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頻率、將更多好藥納入醫保成為惠及患者的關鍵環節。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2.0版
2019年6月15日零時,涉及近3700家醫院的北京醫耗聯動綜合改革正式實施,北京公立醫院正式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 這意味著,此次改革連同此前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的實施,宣告「以藥養醫」「以械補醫」時代即將畫上句號。
2019醫療改革重點:增保障降負擔
【編按】2009年,中國大陸啟動醫改至今已滿十年。從看病「自掏腰包」到政府「拿大頭」,醫改十年來,公共財政支持力度持續攀升。2009年至2018年,政府衛生總費用年均增長14.2%;個人衛生支出從十年前的37.5%降至28.7%;超過84%的城鄉居民15分鐘內可到達距離最近的醫院或衛生室;2009年至2017年,每千人口病床數從3.3張增加到5.7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從1.8人增加到2.4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從1.4人增加到2.7人;基本實現每個縣建好1-2所公立醫院,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 大陸醫改的路上,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抗癌藥物降價、好藥進醫保等一直是大陸民眾最關注,也是醫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本期當代中國為台灣讀者介紹,大陸「醫改2.0」,如何打通就醫「最後一里路」。
中國傳統武術太極拳助力全民健康
每天清晨六點半到七點,約30位太極拳愛好者會在山東省體育中心西南側小廣場習練太極拳。這些習練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小學生,一招一式間透著松沉、舒展。 這些太極拳習練者表示,太極拳是武術,離不開用,體用結合是太極拳的一大特點,希望更多人瞭解太極拳、習練太極拳,強身健體,把中華武術發揚光大。
多樣夜生活催熱中國大陸「夜經濟」
夜經濟,是指18點到次日早上6點的經濟文化活動。一段時間以來,在北京、上海、濟南、天津等城市相繼推出的新一輪促消費政策中,「夜經濟」作為新消費增長點頻頻出現:北京市在前門、三裡屯等地打造「夜京城」地標;濟南推動開發護城河、大明湖夜間遊船專案;上海引進培育沉浸式話劇、音樂劇、歌舞劇等夜間文化藝術項目……
129家大陸企業上榜世界500強 上榜數首超美國
7月《財富》雜誌2019世界500強企業榜單發佈。榜單顯示,以營收排行的500強榜單中,中國大陸企業佔據129個席位,上榜企業數量首次超過美國。其中,前五強中,中國大陸企業佔據三席,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國電網分列第二、第四和第五。 然而,『大而不強』的情況仍然存在。在很多行業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仍有待提高,特別是在研發、設計、品牌等高端領域與國際先進企業的差距仍比較明顯。
探秘中國大陸草原「天眼」
3條懸臂、100面抛物面天線,中國科學院明安圖觀測基地巨大的天線陣列,吸引了近200名來自大陸各地的天文愛好者的注意力。正在內蒙古自治區正鑲白旗舉行的2019天文愛好者星空大會上,草原「天眼」揭開神秘的面紗。 一片密集而高大的抛物面天線遙指日心,源源不斷地接收太陽射電輻射。這個占地10平方公里的天線陣列就是草原「天眼」——明安圖射電頻譜日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