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潮流

資本主義垂而不死、腐而不朽?難道馬克思、列寧都失算了?

4 年前 / 0

列寧有個重要論述,帝國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有個特點叫做垂死的腐朽的。但全世界在二戰結束進入黃金年代以後,馬上發現一個問題:資本主義不僅垂而不死、腐而不朽,還進入一個空前絕後的發展階段。怎麼會這樣呢?這意味著人類對自身歷史發展過程的理解,要到一個發展的成熟階段的晚期,才能形成真正的理解。所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也是這樣。

「九二共識」過時了嗎?

4 年前 / 0

回顧九二共識的歷史,可清楚看到「一中各表」只存在台灣方面,實際上陸方的認知為「一中不表」,實際上的共識就只有一中原則。「九二共識」雖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的共識,但其過程和內容均有明確的文件記錄和文字記載為證,始終是完整清晰的,不容否認也不容歪曲。

不為人知的曲折:南京大屠殺伸張正義之艱難

4 年前 / 0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城,對中國戰俘和居民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餘萬無辜的中國人死於日軍的屠刀之下。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認定南京大屠殺的罪惡事實和懲治有關罪犯方面卻歷經曲折,至今餘波不斷。

西方怕的不是烏合麒麟的畫,而是他的年齡和身份

4 年前 / 1

一名中國「文藝界」的90後,卻成了反擊西方價值觀的旗手和英雄,這才是西方最為畏懼的地方。這深刻體現出一個基本的現實:中國的年輕人特別是90後00後們,對於西方向中國所推送的所謂的普世價值等價值觀的不屑一顧,對於跪舔西方的中國公知的極度的藐視和深惡痛絕,甚至是勢不兩立!

馬拉度納六十年:一個超脫體育的左派政治領袖(下)

4 年前 / 0

今天的拉丁美洲人民依然在為了抗爭本國獨裁腐敗與擺脫美國霸權控制而鬥爭,切·格瓦拉曾預言:「21世紀是屬於左派的世紀」。願假以時日,馬拉度納的面容也會如他身體上的兩個頭像那般,被烙印在拉丁美洲、以及全世界千千萬萬人的皮膚與心頭——特別是在足球這個屬於勞工階層的群體領域。

馬拉度納六十年:一個超脫體育的左派政治領袖(上)

4 年前 / 0

上世紀90年代,馬拉度納曾短暫支持過右翼勢力和阿根廷總統梅內姆的新自由主義,他也一度堅信「芝加哥學派」可以幫助拉美世界走出經濟危機。然而在實踐中老馬發現,右翼立場以及背後的經濟私有化傾向,既不符合他的出身、也不符合他的性格特點,更不符合他日益增長的反美情緒。很快,他徹底轉向了左派,投奔了哈瓦那、投奔了卡斯楚。

孫中山去世,舉國悲慟,為何不是國葬?

4 年前 / 0

1866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的誕辰。當時清末朝廷的腐敗,注定了當時的動亂。縱然不是列強轟開了中國的大門,近代中國,儼然也會面臨一場動蕩和更迭。孫中山的一生,都在為革命事業而奮鬥。可以說,孫中山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革命和天下。孫中山的貢獻,在當時享譽全中國、甚至名揚國際,至今仍被世人所銘記。可為何孫中山當年過世時,舉國悲慟下,舉行的卻不是國葬呢?

歐洲力挺拜登的微妙信號:美歐再次合圍中國?

4 年前 / 0

歐洲必須走自己的道路,按自己的價值觀和利益行事。所謂自己的道路,即「更精準地使用歐盟的力量」,以統一的貿易與監管力量為基礎的超國家的集體行動。這既是實現歐盟超國家的地緣政治的核心,也是歐盟自主發展戰略的核心。可以預見的是,一個戰略自主的歐盟將會是中國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傳統跨大西洋關係的存在則推動著歐盟對北京的競爭與防範。與此同時,中美競爭的不確定性以及歐盟的現實困境,也將為歐盟戰略自主的實現和未來的中歐合作蒙上陰影。

打仗不只戰場交火 談談韓戰中的中美經濟戰

4 年前 / 0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的冷戰格局逐漸形成。在意識形態的巨大分歧和尖銳對抗之下,中國成為美國經濟遏制的對象之一。經濟封鎖中國也導致西方許多國家市場萎縮,大批工商業家瀕於破產,廣大職工陷於失業飢餓的境地。

文化縱橫:即便民意偏向拜登,美國依舊危險

4 年前 / 0

當前的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舊秩序解體,新秩序遠未建立。舊秩序解體過程是矛盾衝突集中爆發時期,同時也是特別危險的時期。今天的美國,內部矛盾催生了川普的民粹主義,這一潮流如果與軍工資本利益集團結合,很容易產生法西斯主義的軍事冒險行動。中美矛盾正日益上升為主要矛盾,中美矛盾的主要方面則無疑是美國。美國日益加劇的內外矛盾,導致今日美國特別危險,這一點,不會由於美國統治集團領導人的更迭而改變。

第 12 頁,共 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