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家園
網溪史話:尋找新店溪兩岸消失的葡萄園
在川端這個地方,及新店溪對岸的永和,從上世紀初開始就曾經有栽植葡萄的盛況,甚至曾執全台的牛耳。當時,新店溪對岸的永和土質為沙質,適合栽植蘿蔔,蘿蔔成為當地的特產。 由於那時葡萄很稀奇,一般人很難吃的到,為高貴的水果,不免被宵小所覬覦。如1935年由古亭的望族周發在川端經營的葡萄園,在6月中遭偷走五斤後,竊賊食髓知味,於7月下旬再次前來行竊。 正下手時,被周發的六男周有水(24歲)發現逮捕。在押解往古亭派出所的途中,竟被竊賊棒打左耳和後腦杓部。事後檢察官依竊盜和強盜傷人罪求刑五年。1939年,該葡萄園,因值百圓的葡萄被竊取,拿到台北市內販賣,再度上了報紙的社會新聞。
另類實習:2019長江之光海峽兩岸創意週
第二屆長江之光海峽兩岸創意週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展及頒獎典禮在武漢舉行,來自台灣樹德科技大學、武漢紡織大學、廣西藝術學院等院校15名學生獲獎。 台灣高雄大學李品慧的作品《武漢繡》獲得一等獎。她的作品將十字繡黃鶴樓與武漢拼音「Wu Han」嵌入,表達對傳統工藝、武漢文化的喜愛。
200多位台生赴廣州實習
暑假2個月,200多位來自台灣的大學生將在廣州實習,感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參加此次實習活動的學生來自台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台北商業大學、成功大學、世新大學、銘傳大學、東海大學等40所台灣大專院校以及大陸的暨南大學。他們將分赴廣州11個區開展實習。
湖北提供千個台青實習就業機會
暑期一開始,湖北武漢的80家企事業單位、10家青年創業就業基地舉行「我選湖北•千崗迎台青」實習就業招聘會,吸引了300多名海峽兩岸青年人才前來諮詢洽談。 這是湖北省自2017年11月宣布啟動「千崗迎台青」計劃以來,面向台灣青年舉辦的第二次大型招聘會。
張澄生:一個台灣原住民的解放軍歲月
【編按】1949年國共內戰讓海峽兩岸斷絕往來,當時有一群台灣人留在了大陸,時至今日,他們被人們稱為「老台胞」。生活在大陸的老台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與台灣有著濃濃的血緣親緣關係。本報將陸續刊登這些老台胞的故事,讓我們一同追尋老一代台灣人的個人素養、道德水準、高風亮節和敬業精神,從不同側面折射出老一代台灣人的祖國情懷。
兩岸歷史的縮影 《寶島一村》大陸巡演獲熱烈反響
《寶島一村》由台灣著名話劇導演賴聲川和節目製作人王偉忠聯合編導,故事從「老趙家」「小朱家」「周寧家」三個1949年赴台落戶的眷村家庭講起,呈現長達半個多世紀縈繞海峽兩岸的鄉愁。 《寶島一村》每年定期赴大陸巡演。劇中演員宋少卿說,1949年遷台的群體遍佈大江南北,他希望把這部劇推廣到全大陸。
反抗強權鬥士:陳峰龍的東瀛歲月
【編按】1949年國共內戰讓海峽兩岸斷絕往來,當時有一群台灣人留在了大陸,時至今日,他們被人們稱為「老台胞」。生活在大陸的老台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與台灣有著濃濃的血緣親緣關係。本報將陸續刊登這些老台胞的故事,讓我們一同追尋老一代台灣人的個人素養、道德水準、高風亮節和敬業精神,從不同側面折射出老一代台灣人的祖國情懷。
台灣「小丸子」的大陸紮根記
一粒粒圓滾滾的黑白肉丸在滾沸的高湯中翻騰,黃世凱一邊守著攤位前的煮鍋,一邊熱情招呼著往來的參觀者。 黃世凱出生於1977年,是台灣海瑞貢丸的第三代傳人。在2010年的天津首屆「台博會」上,參展首天,他光丸子湯就賣出了3000多碗。今年是他第十次參加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
台灣理工男赴陸勇闖新天地
成為福建科技企業新大陸集團的首位台灣人員工時,張俊一還沒想到物聯網浪潮的席捲之勢如此洶湧。當「掃一掃」成為企業生產、民眾生活的新常態,這位自動識別行業的台灣「理工男」搭上了大陸發展的新快車,在海峽西岸開拓出事業「新天地」。 離鄉打拼,難免思念家人。所幸有兩岸直航,從福州到台北文山的家並不遙遠。「公司很照顧我,常派我回台灣技術支持,順便與家人團聚。」張俊一笑著說,最感謝的當數QQ和微信,每晚與妻女視頻通話,有時隔著螢幕看她們鬥嘴,彷彿就在身邊。
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 台灣青年大陸追夢啟示錄
兩岸交流的互動往來中,年輕人不缺席。台灣年輕一代正越來越多跨越海峽,去大陸闖蕩追夢。 許多台青西進大陸前後,曾面對親友的擔憂、質疑。那些意見多源於「未知」,但登陸台青將「未知」視為無限的可能,求解「夢的方程式」,得出亮麗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