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家園
「四島經貿文化旅遊圈」:福建東山見證兩岸交流
碼頭喧鬧,漁港繁忙,30多年歷史的東山港興碼頭,在海風吹拂下略顯滄桑卻不掩其活力。在距其3公里處,面積5萬平方米的5000噸級新碼頭正逐漸成形,今年年底竣工後,它將對接大型船舶和對台直航的需求。位於東山銅陵鎮的台輪停泊點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末,是大陸最早設立的停泊點之一。
昆山台灣人手繪「精神家園」
一草一木皆為畫,一山一水盡是情。「筆墨傳情•藝術連心」台商家屬書畫展正在江蘇昆山舉行,168幅題材豐富、風格迥異的台商家屬書畫新作,或抒情花鳥,或寄情山水,或寫意人物,用筆墨傳遞對昆山的熱愛,用藝術表達對未來的追求。
為兩岸和平統一奮鬥 台灣統運重要人物王曉波、毛鑄倫相繼逝世
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毛鑄倫於7月28日因病逝世,享壽73歲,相隔不到兩日,台灣知名統運重要人物、《海峽評論》創辦人兼總編輯王曉波於7月30日病逝家中,享壽77歲。毛鑄倫、王曉波曾分別擔任台灣統派重要團體「中國統一聯盟」的主席和副主席,是台灣統一運動的先鋒旗手。毛鑄倫、王曉波等台灣統派代表人物接連逝世,體現一個世代正逐漸逝去。
上海崇明:小小粽子「包」進兩岸姐妹情
看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台灣人劉若蘊笑得特別開心。劉若蘊兩年前來到上海,在這座城市經營著自己的舞蹈工作室。端午節前,她受邀參加在上海崇明舉行的「崇台一家親、花博聚『粽』情」端午包粽友誼賽,踏上了這座美麗的島嶼。
「台灣展園」簽約大陸第十屆花博會
6月中下旬,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台灣展園」在上海崇明完成簽約暨場地移交。11個月以後,人們將在這裡「零距離」感受台灣花卉園藝產業的活力和魅力。始辦於1987年的中國花卉博覽會是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的全國性花事盛會,有著中國花卉界「奧林匹克」美稱。
台灣發明家助力重慶青少年科技創新
近日,台灣發明家鄧鴻吉與重慶市北碚職業教育中心簽署合作協定,共同開設「創意發明與知識產權」專業。從事發明創意30餘年的鄧鴻吉表示,希望將所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們,用發明創意激發青少年對科學創新的興趣。
直播帶貨初體驗 台青電商直播營在杭州
近日在杭州舉辦的台灣青年電商直播體驗營中,30名台灣青年學習體驗了一把「直播帶貨」。陳建餘和陳慶餘兄弟來自台灣品牌虹榮襪業。1997年,該品牌以廣州為起點拓展大陸市場,最終落戶浙江諸暨。在訓練營中,兄弟倆首次試水「直播帶貨」。
對岸授課記 福建省莆田學院「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教學
「三創」意指創意、創新、創業,是兩岸最熱門的課程之一。筆者曾在大陸開設相關課程,授課對象以福建省莆田學院為主,學生來自中國四面八方、不同省份縣市,應足以反映中國大學生在三創課程的參與心態與選課目的。中國大學生的創意創新思維比起台灣大學生並不遜色,至少不能說相去甚遠;而在創業層次中國大學生似乎較為積極,特別是微信、支付寶交易十分普遍,免去實體成本的壓力,我相信這是他們更願意在創業方面勇敢嘗試的重要條件。
今晚,我們在上海說相聲 上海賴聲川劇場恢復演出
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而暫時關閉的「賴聲川專屬劇場」——上劇場,6月2日晚在上海徐家匯恢復演出。當晚上演的劇碼是由賴聲川編劇、導演的經典相聲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