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鹿|從李嘉誠出售港口到美國控制航運咽喉

By 成吉鹿 / 2025-05-14 16:20:40 /
美國
中美關係
交通
摘要:

媒體傳出李嘉誠的長和集團於今年三月初,將旗下23個國家共43個港口的經營權,賣給了美國全球資產管理巨擘貝萊德,然後香港政府及北京方面發言要監管這樁交易,議題紛紛。但美國的國力早已外強中乾,美國藥控制全球航運咽喉制約中國的說法,無需杞人憂天。


◎作者|成吉鹿(自由撰稿人)

xxx香港首富李嘉誠,現年96歲。圖源:香港01

媒體傳出李嘉誠的長和集團(CK Hutchison Holdings)於今年三月初,將旗下23個國家共43個港口的經營權,賣給了美國全球資產管理巨擘貝萊德(BlackRock),經香港《大公報》批評李嘉誠助紂為虐,將中國航運利益拱手讓人,影響中國在拉美及全球的貿易戰略。然後香港政府及北京方面發言要監管這樁交易。議題紛紛,複雜的程度幾乎無人能掌握理解。

xxx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迄今已就長和港口交易作過兩次公開表態。圖源: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截圖

我們只能追踪這所謂的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的經營權目前的狀況。

1、長和集團仍持有巴拿馬運河的特許經營權至2047年。仍經營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Balboa(太平洋端)、Cristóbal(大西洋端)。仍經營英國費利克斯託港(Felixstowe),埃及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以及墨西哥韋拉克魯斯港(Veracruz)。

2、長和集團出賣部份經營權,引進貝萊德40%持股合作經營的7個港口碼頭,在德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瑞典等國境內。如荷蘭的鹿特丹(Rotterdam)、德國的威廉港(Wilhelmshaven)。

引進泰國企業合資經營泰國的林查邦港(Laem Chabang)。與上海國際港務公司合資經營的上海浦東國際貨櫃碼頭,與深圳市政府合資經營的深圳鹽田國際貨櫃碼頭。

3)長和集團完全出讓的港口,澳洲雪梨的Port Botany和Port Kembla。

貝萊德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在中國有許多業務,涉及資產管理、基金銷售、私募業務等多個領域,不是訛詐中國的川普黒手。公司能買到的是港口的經營權,不是控制權。長和集團的巴拿馬運河經營權所以得標是因為善於經營管理,每年承諾向巴拿馬政府固定繳納為數高達數千萬至1億美元的利潤。川普上任之初嚷嚷著要收回巴拿馬運河,並壓迫巴拿馬政府驅逐長和集團,只是民粹叫囂。經營運河是一項專業,收回之後若不善經營,非但賺不到錢,甚至虧損,所以貝萊德並不想要。雖然巴拿馬政府受到壓力正在審查,現在狂吠的川普卻不提巴拿馬了。

xxx巴拿馬港口公司 - 巴爾博亞港 – 巴拿馬。圖源:長和官網

但這樁重大交易卻引發國內對中國的海上商務運輸安全議論紛紛,憂慮美國要把持全世界重要的航運咽喉,約制中國在全球的航運。有點過度顧慮,接近杞人憂天。

世界主要的航運咽喉對中國有重要關係的有四個:

1、馬六甲海峽(Malacca Strait),全球約有60%的貿易,每年約有82,000艘船隻通過馬六甲海峽,其中包括大量油輪,影響全球50%的石油運輸。由美國在新加坡的海空軍基地監控。

2、霍爾木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連接波斯灣與阿拉伯海,約有20%的全球石油貿易必須通過,是中東波斯灣主要產油國向全球出口石油的關鍵通道。美國第五艦隊總部位於巴林,附近有阿聯酋及卡達空軍基地,負責監控。

xxx霍爾木茲海峽的地理位置。圖源:截圖自Google地圖

3、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全球約有6%的貿易通過巴拿馬運河,美國是運河最大用戶,佔其運輸量的73%。中國則以21%的比例位居第二。目前美軍在巴拿馬僅部署了200名官兵,象徵性的維護區域穩定。

4、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全球約有15%的貿易通過蘇伊士運河,是中歐貿易的生命線,中國是最大用戶。中東國家、歐盟 、印度 、日本及韓國也是大戶。由總部在義大利拿坡里的美國第六艦隊及總部在巴林的第五艦隊,及阿聯酋的美國空軍基地負責監控。

xxx馬六甲海峽是東南亞航運進出口的必經咽喉管道。圖源:視覺中國

所謂美國把持這些世界的航運咽喉,建立在美國有800個軍事基地散佈全球各地,是在美國無所不能概念的慣性思維下的一個看法。實際上所謂800個軍事基地許多只是情報收集、後勤支援以及訓練與盟軍合作的小型基點,譬如菲律賓就號稱有10處美軍基地。真正發揮軍事規模及功能的只限於德國、日本、韓國及中東的幾個國家。

以現在美國的海軍,接近退役的老舊航母戰鬥群,銹跡斑斑的大小軍艦,頻頻出事的軍艦,譬如杜魯門號航母,最近在埃及亞歷山大港外和貨輪碰撞,在紅海損失兩架F18。美國和中國的軍艦數量不相上下,而海上的戰力或已不如中國。美國在航母與全球部署能力上仍具有優勢,考慮到雷達、電戰、感測、武器、導彈、士氣、電子信息、無人兵器等等,美國僅剩餘威,已經不具備控制全世界航運咽喉的力量了。

xxx「杜魯門」號飛機升降機一側被撞破損,可能影響艦載機進出機庫。 圖源:翻攝自美國海軍

馬六甲海峽一向被視為中國航運的軟肋,影響中國歐洲貨櫃輪及中國中東油輪的通道。中國為此付出不少心力;在巴基斯坦開發的深水港瓜達爾港(Gwadar Port)已有公路通往中國、鐵路通往中國的計劃,已經簽署了合作協議、油管與氣管仍在規劃或討論階段;在緬甸開發的深水港皎漂港(Kyaukphyu Port),中緬油氣管道已經開通並投入使用。在泰國南部計劃開發的克拉運河已經規劃多年,尙無定案。這三個通道都是為避開馬六甲海峽,分散中國航道的努力。

馬六甲海峽雖然由美國在新加坡的海空軍基地監控,但新加坡的三巴旺海軍基地是美國第七艦的後勤支援中心、新加坡的巴耶利峇空軍基地是美軍戰機偶爾使用的訓練和補給中心,並不是強大的軍事基地。而且馬六甲海峽的兩岸是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國土,美國不能為所欲為。中國海軍在南海有絕對的優勢,以及未來柬普寨雲壤港的海軍基地,中國有足夠的海軍力量排除美軍的威脅阻攔,必要時可以摧毀美國在新加坡的海空軍基地。即使印度正在馬六甲海峽北方的安達曼群島上建立海空軍基地,中國海軍力量已經深入印度洋,況且中國的東風-21D 和東風-26導彈都可以覆蓋馬六甲海峽及安達曼群島。

xxx馬六甲海峽是東南亞航運進出口的必經咽喉管道。圖源:視覺中國

北冰洋航道已經開通,可以縮短中歐航道 35% 的航行距離,約7,000公里。以後將逐漸取代馬六甲海峽的中國歐洲貨櫃輪航道。未來印度洋上的兩處港口,瓜達爾港及皎漂港的油氣管道也能分擔中國中東油輪的運量。如果克拉運河能夠開通,馬六甲海峽對中國航運更起不了多大的影響。

中國約40%的石油,20%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中東,而這些船隻大多經過霍爾木茲海峽。雖然美國第五艦隊總部位於巴林,防區籠罩阿拉伯海及波斯灣。但是海峽位於伊朗與阿曼之間,兩國實際上控制著霍爾木茲海峽,美國無法為所欲為。中國海軍力量已經深入阿拉伯海,觸及波斯灣,足以制衡美國的力量。

中國和美國東岸及中南美洲東岸的海運要經過巴拿馬運河,但僅佔中國全球航運的4%,並不重要。尤其未來10年南美洲的兩洋鐵路如果開通,秘魯的錢凱港(Chancay)將成為整個中南美洲的出海口,巴拿馬運河失去份量,可能只佔1%,無足輕重。

xxx巴拿馬運河的中文示意圖。圖源:維基百科

中國約30%的海運經過蘇伊士運河,其中中歐貨櫃輪航線高達45%,是中歐貿易的生命線。蘇伊士運河在埃及境內,受到埃及掌控,美國無法為所欲為。中國的海軍力量已經進入紅海,紅海也有中國的吉布地海軍基地,必要時可以進入地中海,足以保護中國船隻安全通過蘇伊士運河。

xxx蘇伊士運河衛星圖,中部為大苦湖。圖源:維基百科

有三個替代蘇伊士運河的選項;中歐班列目前分流約8%的中歐貨運量,可節省50%的運輸時間,尤其適合高附加價值的貨物,運量年年增加。北冰洋航道沿岸港口埠設備不足及氣候因素,目前佔比僅約 1%。但由於龐大的中歐航程縮短7,000公里的經濟利益,以及氣候加速變暖,未來前途必定看好。最不堪的情況還可以繞行好望角。所以蘇伊士運河不是致命中國的航道。

美國的國力早已外強中乾,尤其是海軍,不是無所不能,連胡塞武裝都不怕它。中國強大的海軍不是吃素的,能夠在太平洋及印度洋上護衛中國的全球航運。開闢替代通道如中歐班列、北冰洋航道,以及印度洋沿岸的瓜達爾港及皎漂港分擔油氣通道等,分散通道。我們要從以上的態勢看待美國控制全球航運咽喉制約中國的說法,無需杞人憂天。

◎作者|成吉鹿(自由撰稿人)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成吉鹿|美國總統川普魯莽霸凌、混擾全球、動搖國本
成吉鹿|從經貿軍事外交姿態看中美的國勢
成吉鹿|中國美國的國力比較
成吉鹿|2025年中國國力攀上分水嶺的稜線
成吉鹿|中國宏偉的運河計劃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