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令美國忌憚的不是經濟體量和軍事實力,而是制度優勢|海外通訊

摘要:

中國最令美國忌憚的,不是經濟體量的不斷增長,軍事力量的日益加強,而是民族凝聚力、戰略規劃力和集中突破力這三種超強能力的持續改善。這三種能力讓中國在面對挑戰時既有韌性又有方向;既能團結一致又能高效突破。它們不僅是中國的優勢,也是美國需要正視的現實。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曾任職聯合國翻譯處30年)

xxx2022年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為人民大會堂外景。圖源:新華社,李明 攝

1978年中國的GDP總量為3678.7億元人民幣,排名世界第11位,經過46年改革開放迅速增長,2024年的GDP總量上升到超過134.91萬億元人民幣,排名世界第2位。

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軍事和經濟上占絕對優勢,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的外交政策開始出現更多的強勢和傲慢。無論是1993年強行扣押中國商船「銀河號」,還是1995-1996 年「台海危機」,派遣兩支航母戰鬥群逼近台灣海峽,1999年蓄意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以及2001年「海南撞機事件」,美國一次次通過武力證明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

受制於國力,當時中國沒有能力對等反制,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以至於有不少人給外交部寄鈣片,希望外交部能硬起來。經過30餘年的生聚教訓,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軍事強國。

如今中國可謂「國富兵強」。但事實可能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最令美國忌憚的不是中國的經濟體量和軍事實力,而是其制度優勢。1949年新中國建立時,貧窮落後,經過76年的臥薪嘗膽,如今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變成僅次於美國的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何以至此?答案是:制度優勢使然!

xxx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源:新華社,李學仁 攝

中國制度煥發非凡的民族凝聚力


眾所周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走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則,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既繼承中華悠久文明的精華,也汲取馬克思主義的要義;既揚棄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也擺脫傳統社會主義教條的桎梏。中國社會主義發展更具有自覺性、主動性和整體性。

有專家評估,今天中國的制度不僅是中國100多年來最成功的制度,也是近60年來全球表現最佳的制度。這個制度煥發了非凡的民族凝聚力、超強的戰略規劃力和集中的突破力。美國最忌憚的就是這三種特殊的能力。

孫中山曾經感嘆:四萬萬中國人一盤散沙。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56個民族像石榴子一樣抱得緊緊的。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開啟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歷經幾代人的努力傳承和艱苦奮鬥,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也日益強大。

xxx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這是全國人大代表走向會場。圖源:新華社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民族,在每一次重大考驗中,歷經磨難、突出重圍,取得了最後勝利,這又一次次強化了民族的凝聚力。無論是98年江南特大洪災、2008年汶川大地震,還是2003年非典、2019年新冠,中華民族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一幕幕場景感人落淚;災難發生時全國各地支援物資、醫護人員與解放軍部隊第一時間到達前線,普通民眾自覺遵守防疫措施,這種全國一盤棋的行動力讓世界瞠目結舌。危難時中國人民空前團結,中華民族凝聚力空前強大。

xxx2020年疫情初爆發,68支醫療隊8310餘名醫療隊員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圖源:新華社

相比之下,美國在危難發生時泄泄沓沓、反應遲緩,上下推諉,民眾不主動配合等情況,使得危難加深、蔓延。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在2020年依然實現了經濟2.3%的正增長,而美國經濟則萎縮了3.5%。這種對比,讓美國意識到中國的民族凝聚力不是口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治理優勢。這種能力讓美國感到不安,因為它意味著中國能在危機中迅速恢復,甚至化危機為轉機,而美國的社會分裂和政治極化卻常常讓決策陷入僵局。

xxx2022年重慶空拍「防火長城」,竟是山城兒女自發組成。圖源:網路圖片

中國制度展現超強的戰略規劃力


如果說民族凝聚力是中國的底氣,那麼戰略規劃力就是中國發展的導航儀。中國政府擅長制定長期目標,並一步步落實,這一點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第一個一百年目標是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已經實現;第二個目標是到2049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正在穩步推進。

再比如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經覆蓋了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且有32個國際組織加入,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合作等多個領域。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截至2023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超過12萬億美元。

這種大手筆的規劃不僅讓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占據了更重要的位置,也讓美國感受到地緣政治格局的微妙變化。美國的印太戰略某種程度上就是對一帶一路的回應,但相比之下,美國的規劃更多是短期的、分散的,缺乏中國那種幾十年一貫制的執行力。

另一個佳例是中國的5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中國每5年制定一次發展藍圖,涵蓋經濟、科技、環保等方方面面。比如作為中國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銜接規劃的「十五五」規劃(2026—2030),強調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智能化轉型等關鍵領域。這意味著在未來的發展中,產業將關鍵注重技術創新、環保可持續、智能化轉型,以適應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這些規劃不是只有白紙黑字的空話,而是有具體指標和考核機制的。相比之下,美國的政策往往受制於兩黨輪替,缺乏連貫性。這種戰略規劃力讓美國擔心,中國不僅在追趕,而且很可能在許多領域實現超越。

xxx2025年3月4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源:新華社,謝環馳 攝

目標指引方向,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就失去了發展前進的方向。中國有著超強的戰略規劃和執行落實能力,制定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三步走」戰略規劃,一步一步向著目標團結奮進。第一步,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也即將如期實現。

中國能夠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創新性地把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發揮市場作用與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更好推動了各項規劃的持續實施,有效解決了西方國家政黨交替執政的短視問題、扯後腿問題,凸顯了中國超強的戰略規劃能力和分步落實能力。

xxx3月4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源:新華社,姚大偉 攝

中國制度具有超強的集中突破力


得益於舉國體制優勢,中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具有超強的集中突破力。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主張。面對一系列歷史重大課題,中國能夠匯集全國的優勢資源,上下一盤棋、東西南北中,集中力量尋求突破。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使得中國在一些重要工程、重大項目和高科技領域等,實現了快速的突破趕超,讓西方國家震驚。航空航天、大飛機製造、航母建設、5G和人工智能研究應用,以及量子通信、高新材料等等,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有些已經實現全球領先,逐步開始占據產業鏈的高端。這種集中突破力的背後,是中國政府高瞻遠矚的高效決策和強大執行力,以及億萬人民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

集中突破力在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尤為突出。以高鐵為例,中國的高鐵里程從2008年的幾百公里增長到2025年的5萬公里,占全球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中國高鐵不僅速度快、覆蓋廣,還出口到多個國家,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這種速度和規模是美國無法企及的──美國的鐵路系統至今仍以貨運為主,高鐵計劃多年來停滯不前。

xxx《中國鐵路營業線路圖》,包含全國(含港澳台地區)已建成運營的所有鐵路線路及主要車站等,更新至2024年7月1日。圖源:貴廠十標段

再看科技領域,中國在5G技術上的突破讓美國倍感壓力。華為作為全球5G設備的領軍企業,技術標準和市場份額都遙遙領先。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數據,截至2023年,中國已建成超過300萬個5G基站,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美國雖然試圖通過制裁華為來遏制中國,但效果有限,反而暴露了自身在通信技術上的短板。

還有一個例子是中國的航天事業。2021年,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隨後幾年完成了整個空間站的建設。這不僅標誌著中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站技術的國家,也展現了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

相比之下,美國的航天計劃更多依賴私營企業,雖然SpaceX等公司取得了成功,但整體進度和協調性不如中國。這種集中突破力讓美國意識到,中國能在關鍵領域快速崛起,甚至挑戰其技術霸權。

xxx中國空間站三艙「T」字基本構型示意圖。圖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提供

中國制度優勢是美國需要正視的現實


面對中國制度優勢的三種超強能力,美國採取了一系列遏制措施。從貿易戰到科技封鎖,再到軍事上的「亞太再平衡」,美國的意圖很明確:阻止中國進一步縮小與自己的差距。然而,這些措施的效果值得商榷。比如對華為的制裁雖然讓其手機業務受到重創,但華為轉而深耕5G和雲計算,反而在其它領域找到新的增長點。

xxx在2020年5月美國管控華為全球供應鏈後,華為終於用3年時間突破封鎖,做出從硬體到系統完全自主可控的5G手機。圖源:微信公眾號「差評」

中國憑借民族凝聚力、戰略規劃力和集中突破力,穩步應對外部壓力。比如在晶片領域,雖然美國切斷了高端光刻機的供應,但中國通過加大研發投入,2023年已經實現了7納米晶片的量產。雖然距離最先進的3納米還有差距,但這種進步速度讓美國不得不重新評估中國的技術潛力。

這三種能力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促進、互相融合的。民族凝聚力為戰略規劃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戰略規劃又為集中突破指明了方向,而集中突破的成功又進一步增強了民族凝聚力。這種良性循環,使得中國能夠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始終保持著穩定發展的態勢。

xxx2024年,習近平同中亞國家領導人共同出席中亞峰會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圖源:新華社

中國的發展是一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民族凝聚力、戰略規劃力和集中突破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這三種能力的有機結合,使得中國能夠在世界舞台上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實力。未來,隨著中國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三種能力必將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和提升,為中國的發展注入更加強大的動力。

總的來說,中國最令美國忌憚的,不是經濟體量的不斷增長,軍事力量的日益加強,而是民族凝聚力、戰略規劃力和集中突破力這三種超強能力的持續改善。這三種能力讓中國在面對挑戰時既有韌性又有方向;既能團結一致又能高效突破。它們不僅是中國的優勢,也是美國需要正視的現實。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曾任職聯合國翻譯處30年)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中國前進美國後退,中國正挑戰美國衰落的軟實力
造船業成中美競爭的最新角力場,誰勝誰負不言自明
中國「三箭齊發」應對川普關稅戰
從美元霸權論中美博弈的根本原因
《中國製造2025》讓美國迎來新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