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穿」秦嶺南水北調 長江黃河成功「握手」 世界罕見的超級工程

By 新華社 / 2023-07-19 18:24:53 /
基礎建設
摘要:

7月16日,中國大陸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漢濟渭工程實現先期通水。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引進江水,穿過秦嶺輸水隧洞近百公里後,補給進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實現長江和黃河在關中大地成功「握手」的壯舉。

xxx7月16日,黃池溝配水樞紐開閘放水,引漢濟渭工程實現先期通水(無人機照片)。圖源:新華社,邵瑞 攝

7月16日,中國大陸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漢濟渭工程實現先期通水。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引進江水,穿過秦嶺輸水隧洞近百公里後,補給進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實現長江和黃河在關中大地成功「握手」的壯舉。

近百公里的秦嶺輸水隧洞,歷經10餘載的鑿通。南水北調背後,是潤澤關中、解渴陝北、帶動陝南的世紀工程;是人類首次從底部橫穿秦嶺、施工難度世界罕見的超級工程;亦是為魚兒「修道」、為動物「讓路」的生態工程。

xxx圖源:央廣網

緩解關中「水荒」的世紀工程


16日上午,秦嶺腳下西安市周至縣,隨著引漢濟渭黃池溝分水池的進水閘門緩緩開啟,源自漢江的清澈水流,在秦嶺輸水隧洞裡經過12個小時的漫長旅程後,進入黑河金盆水庫西安供水管線,實現引漢濟渭工程向西安先期供水。

引漢濟渭是陝西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背後反映西北大省水資源缺乏的困境:陝西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全大陸總量的1.48%,全省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一半,並且全省71%的水資源集中分佈在陝南地區,而土地面積、人口、經濟總量分別占全省65%、77%和90%的關中和陝北地區,水資源量僅占全省的29%。

xxx這是7月16日拍攝的黃池溝配水樞紐秦嶺隧洞出口。圖源:新華社,邵瑞 攝

曾遭遇過「水荒」的西安市民感受更為深切。1990年代中期,有時一停水就是好幾天,水壓也不夠,半夜起來排隊接水的場景歷歷在目。

xxx這是黃池溝配水樞紐旁的黑河景色(7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圖源:新華社,邵瑞 攝

為破解陝西水資源總量長期不足且時空分佈不均的難題,陝西也曾多次實施水利工程,但缺水問題始終未得到根本解決。為改變這一狀況,經大陸相關部門批復,2011年底,引漢濟渭工程正式開工。

引漢濟渭工程由調水工程(一期工程)和輸配水工程(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組成,總投資約516億元。受水區域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411萬人,新增50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用水。

xxx這是黑河金盆水庫(7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引漢濟渭工程引來的漢江水將通過黑河金盆水庫西安供水管線向西安先期供水。圖源:新華社,邵瑞 攝

據介紹,工程全部建成投用後,將解決西安、咸陽、渭南、楊淩等關中地區城市的生活與工業用水需求,有效改變關中超埰地下水、擠佔生態水的狀況。同時,可增加渭河入黃河水量年均6億至7億立方公尺,通過水權置換為陝北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從黃河幹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標,對構建國家水網格局、改善渭河水生態環境、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穿越秦嶺山脈的超級工程


超高溫地熱、岩爆、湧水……參與施工10餘年,中鐵十八局引漢濟渭專案部經理宋偉幾乎遇到過隧洞施工的所有難題。

秦嶺輸水隧洞全長98.3公里,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從底部橫穿秦嶺,隧洞最大埋深離地面2012公尺,施工難度世界罕見。

xxx引漢濟渭工程調水原理圖。圖源:引漢濟渭宣傳部

施工團隊身處1840公尺的黑暗中施工,冬天時就算秦嶺腹地的氣溫已降至零下10餘度,隧洞內的溫度仍高達40多度,濕度超過90%,像一個密不透風的「大蒸籠」,令人渾身都被熱氣包裹著。工人們全部光著膀子幹活,現場汗水、火花、泥漿交織,一片火熱景象。

xxx中鐵隧道局的工人在掘進機底部清理渣石(2020年11月18日攝)。圖源:新華社,劉瀟 攝

同樣參與施工10餘年,中鐵十七局引漢濟渭黃池溝配水樞紐專案黨工委書記陳昌林說,秦嶺隧洞施工區域多是硬度大的石英砂岩,特別費鑽頭,一般的施工專案一個鑽頭可以鑽兩三公尺,在這裡鑽兩三公尺需要六七個鑽頭。

費鑽頭,也費刀頭。負責給掘進機更換刀頭的工人李超說:「一個刀盤有52把刀,一把刀400斤重,遇到異常堅硬的岩石時,最快一天刀刃就磨平了。」

xxx這是2022年2月22日拍攝的隧道掘進機全線貫通秦嶺輸水隧洞瞬間。圖源:新華社

頻繁的岩爆帶來的風險更大。統計數據顯示,在岩爆高發區域,掘進機平均每掘進1公尺就會遭遇一次岩爆,高峰時每天岩爆次數多達286次。施工人員說,岩爆時碎石像子彈一樣射出幾十公尺,讓人防不勝防。為了安全,一線工人甚至要「全副武裝」,穿上防彈衣、戴上鋼盔。

另一項難題是長距離運輸。「施工工人進入工作面要先坐汽車,再轉有軌機車,單程16公里的路程,卻需要4個多小時,這意味著一次上下班8個小時就沒了。」宋偉介紹,一年需要進出240次左右,10餘年下來,進出隧洞的距離近8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兩圈。

開展科技攻關專案130多項,獲得專利授權72項、發明專利7項,榮獲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超級工程背後,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留下了建設者攻堅克難的汗水,也蘊含著諸多技術創新。

xxx中鐵十七局的建設者在秦嶺輸水隧洞延伸段進行開挖鑽孔作業(資料照片)。圖源:新華社

10餘年間,一批又一批秦嶺深處引水人,懷揣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埋頭苦幹、勇毅前行。

剛到專案時,陳昌林還是一頭烏黑的濃髮;如今,59歲的他皮膚黝黑、鬢角早已冒出一茬茬白髮。自到專案後,陳昌林的春節幾乎都在工地上度過。通水當天,看著傾瀉而出的江水,他頗為感慨:「就像看著一個孩子逐漸長大一般,欣慰、激動,一切都值得!」

堅守綠色底線的生態工程


「朱鹮之鄉」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引漢濟渭工程黃金峽水利樞紐,一條全長1908公尺的「生態魚道」,已然成為漢江魚兒洄遊的黃金通道。

xxx這是建設中的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2022年4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圖源:新華社,邵瑞 攝

為了減少水利工程對魚類的影響,在黃金峽水利樞紐設計之初,設計人員就考慮到魚類洄遊產卵的需求。「魚道中設有41個『休息室』,魚兒能在這裡歇口氣,再『回家』繁衍。」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黃金峽分公司經理張鵬利說。

修建「水路」,不忘為野生動物「讓路」。

秦嶺和合南北,是中國大陸的「中央水塔」。引漢濟渭工程洞穿秦嶺,橫跨多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域內生物資源豐富,施工過程生態保護任務艱巨。

xxx這是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配套建設的魚類增殖放流站(2022年4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圖源:新華社,邵瑞 攝

「為了盡可能避開動物的活動範圍,設計團隊對線路進行了不少改線和優化。例如,嶺南段最早採用的是1500公尺深的豎井方案,後改為採用長達5800公尺的斜井方案,雖然投資大幅增加,但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降到了最低。」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引漢濟渭輸水隧洞總設計師李淩志說。

xxx這是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配套建設的魚類增殖放流站(2022年4月19日攝)。圖源:新華社,邵瑞 攝

秦嶺近百公里的輸水線路,是當年專家組從調研考察的近10條線路中遴選出來的,規劃設計時秦嶺生態保護一直被放在首位。

「引漢濟渭工程從設計到施工,嚴格遵守秦嶺保護條例,實行秦嶺准入許可制度,盡可能減少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在環保方面投入數億元,引入了無人機監測環保施工等舉措,當好秦嶺生態衛士。」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董鵬介紹。

廢水處理也異常嚴格。在位於黑河上游的秦嶺輸水隧洞6號、7號支洞廢水處理站,留養的幾十尾金魚有著特殊的功用。

「這些金魚不是用來觀賞的,而是『水質生物檢測員』,如果金魚可以在處理過的水中長期存活,這些廢水才能被排放。」董鵬介紹,為了解決隧洞施工排水可能帶來的污染問題,工程建設中還引進了專業化的環境管理運營公司,負責施工排水淨化工作,每一個秦嶺輸水隧洞支洞的出口,都建設有廢水處理站。

xxx這是經過覆土綠化後的黃池溝配水樞紐渣場(資料照片)。圖源:新華社

秦嶺深處,漢中市佛坪縣大河壩鎮沙坪村,盛夏時節,廢棄渣場覆土後建成的耕地綠油油一片。原來溝溝坎坎的河溝地,如今也已變成連片平整的高標準農田。

站在村中遠望,青山如黛,白雲悠悠,汩汩清流正不斷潤澤秦川。

◎來源|新華社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防洪、南水北調、生態治理 中國今年水利建設投資超過1兆人民幣
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 中國將全面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犇報專題】南水,你喝過了嗎?大陸「南水北調」五週年
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在福建晉江開工 大陸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承接日本放棄的路段 中國築路人在非洲阿爾及利亞完成「世紀工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