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抗日史

【1895乙未台灣抗日戰爭】第二集:瑞芳之戰

6 年前 / 0 comments

1895年5月31日新任的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從澳底海灘上岸之後,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東武天皇)就日後攻台之對策進行說明,約定6月3日佔領基隆,以確定兵站基地。於是,北白川宮師團長擬定和常備艦隊對基隆海陸合擊之方法,以攻下基隆。 台灣抗日軍的傷亡據當時日本《讀賣新聞》的記載,一千五百人之浙江的寧波兵生還回寧波者僅百人,可見戰況之激烈。而日方為紀念戰死的日軍亡魂,在瑞芳建立日軍忠魂碑。

【1895乙未台灣抗日戰爭】第一集:日軍澳底登陸

6 年前 / 0 comments

台灣軍事雜誌最老牌、最有名的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因看到當前台灣社會對日本殖民歷史充滿議論,因而特別製作1895年發生的乙未戰爭紀錄片,介紹這段鮮為人知卻極為重要的台灣歷史,還原台灣本土的重要記憶。《兩岸犇報》與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合作,分享【1895 乙未台灣抗日戰爭】系列影片於「台灣人與台灣史」專欄,希望讓更多朋友看到這系列影片。

忠義簡大獅 堅持祖國意念的抗日志士

6 年前 / 0 comments

簡大獅的一生當過隘勇、礦工、義勇,及日本人與一般良民眼中的土匪,最後遭日人逮捕而結束一生。有關簡大獅的早期資料在正史少見,多見於文學散文。究竟簡大獅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古道照燕樓 堅持祖國意念的抗日志士李應辰

6 年前 / 0 comments

一位熱愛祖國、深具台灣意識的的上海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院長盧麗安教授。她和她先生都是出身於南台灣,且都在台灣念完大學,是道地的台灣人。他們因在90年代初不滿台灣當局包括「獨台」在內的政治操弄,選擇赴對岸工作和定居。為了避嫌,他們長期以來用大陸身分來往兩岸。但在2014年年底台灣當局竟要求盧麗安的先生赴台省親的前提是要主動放棄大陸的戶籍,否則不放行。到了2017年,盧麗安因身為中共十九大黨代表的敏感身分,遭台灣當局撤銷台灣護照、戶籍和居留權而回不了台灣。

第 4 頁,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