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

沙烏地響亮拒絕美國減產石油要求 拜登警告「一定會有後果」

2 年前 / 0 comments

美方官員要求沙烏地及其他海灣地區產油國推遲一個月實施減產計劃,但沙烏地方面認為,拜登政府提出這一要求,只是因為擔心在美國11月8日國會中期選舉前這段關鍵時間內油價繼續飆升,從而大大打壓民主黨支持率,因而說了個「響亮的不」。拜登11日受訪時強調,沙烏地的做法「一定會有後果」。

頭巾背後:伊朗女性頭巾摘戴之爭的「現代化」政治意蘊

2 年前 / 0 comments

伊朗女性的頭巾摘戴之爭充滿伊朗「現代化」的政治意蘊,戴頭巾既曾是保守的象徵,也是革命的符號。因此,女性摘掉頭巾不一定象徵「進步」,戴上頭巾也不一定代表「退步」。而這背後盡是伊朗本地的歷史問題與如何現代化的爭論,無論是對女性權利的彰顯還是背後政治道路的選擇,皆可透過頭巾作一管窺。

「21世紀多邊主義的典範」習近平出席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會議

2 年前 / 0 comments

9月14日至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在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合組織始終踐行多邊主義,鮮明反對霸權、霸道、霸淩,不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狄伯傑認為上合組織是「21世紀多邊主義的典範」。

花俊雄:拜登一走,普京就來,新一輪中東博弈開場|海外通訊

2 年前 / 0 comments

中東作為繼中亞之後俄羅斯有較多抓手和支點可以參與的地區之一,自然就成為俄羅斯尋求「外交突破」的重中之重。俄、土、伊三國領導人的雙邊和多邊會晤再度向外界發出重要信號,中東並非美國的中東,地區國家在解決自身發展問題的過程中不會輕易選邊站隊,中東地區多極化格局進一步顯現。

花俊雄:拜登中東之行空手而返,美國一家獨大局面正趨終結|海外通訊

2 年前 / 0 comments

拜登忽視了一個新事實,中東由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正趨於終結。如今,中東在安全上形成了美俄並立的二元結構,在經濟上則形成了中美歐並立的多元格局。儘管美國從未離開中東,但其在中東地區的霸權早已今非昔比。如果拜登政府及早認識到這一點,美國的中東外交就會少一份尷尬,多一份收獲。

拒絕選邊站隊 中東國家正謀求戰略自主

2 年前 / 0 comments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結束中東之行後不久,中東地區外交大事頻頻,一系列地區動態表明,中東地區國家逐漸認清美國出於一己私利、固守霸權思維、蓄意攪動地區局勢的真面目,不願再一直追隨美國選邊站隊,其戰略自主性明顯增強。

拜登前腳剛走,俄伊土三國領導人會聚中東

2 年前 / 0 comments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際格局動盪調整。拜登訪問中東反復強調美國將繼續領導中東。然而,拜登剛結束對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和沙烏地阿拉伯的訪問,俄羅斯總統普京7月19日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進行訪問,與伊朗和土耳其領導人分別舉行雙邊會晤,並與伊土領導人就敘利亞問題舉行三方會談。

這兩張在阿富汗的軍機照片,讓人看到中美最大的不同!

2 年前 / 0 comments

在阿富汗,美國打了整整20年的仗,從塔利班打到塔利班再上台,最後,灰溜溜地離開了阿富汗。美國拍拍屁股走了,人道主義災難在持續。6月22日,阿富汗又發生6.2級強烈地震,中國政府第一時間決定,向阿富汗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一架帶走生命,一架送去希望。這或許,就是中美最大的不同吧。

花俊雄:中東六國訪華的真相,中東人民才是中東的主人|海外通訊

3 年前 / 0 comments

中國沒有意願主導中東局勢,中東局勢應當由中東國家主導,外國主導中東局勢的時代應當結束。正如王毅在結束接待中東6國外長及海合會秘書長訪中之後接受媒體採訪所說的:「中東人民才是中東的主人,中東從不存在權力真空,當然也不需要外來家長」。

前美國國務卿柯林.鮑威爾:一個戰犯和帝國主義者

3 年前 / 0 comments

柯林.鮑威爾生涯的「事蹟」,其一生作為,恰好是執行美國對第三世界一系列的侵略暴行:1960年的越戰、1980年尼加拉瓜內戰支持右翼軍隊、1989年入侵巴拿馬,以及1992年的伊拉克戰爭。左翼之聲的兩位報導者,揭示了這段歷史紀錄。

第 5 頁,共 1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