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
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後 中宏元首實現歷史首次會晤
今年3月26日,宏都拉斯宣布與台灣斷交後,隨即宣布和中國大陸建交。6月12日下午,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宏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實現兩國元首首次會晤,就中宏關係發展前景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
中亞對中國的戰略重要性,從中亞峰會說起|海外通訊
中亞地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向來是地緣戰略的重要地帶,也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的舉辦,正是基於中國同中亞地區不斷發展的需求,也象徵中國回歸陸權大國的地位,「陸海統籌」取代「陸海二分」,讓中國成為名符其實的陸權與海權複合型國家。
中國-中亞峰會 以「一帶一路」共建「命運共同體」
中國-中亞峰會於5月18日至19日在古城西安盛大舉行,中國與中亞五國共謀共建「命運共同體」、「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中亞機制」,成為此次峰會的焦點。
氣球事件後首次,中美在維也納舉行重要會晤
關鍵時刻,中美在維也納舉行了一次重要會晤。種種跡象表明,中美最近的博弈,中方的冷處理,確實讓美國有點被動和著急。美國國內外也面臨巨大壓力,包括盟國的抱怨,認為美國需要與中國合作。
俄烏戰爭從戰場走向談判桌的條件和路徑|海外通訊
【犇報編按】俄烏戰爭爆發迄今已逾一年,相持不下的態勢,讓戰爭走向消耗的持久戰。然而戰爭對全球經濟造成極大影響,俄羅斯、烏克蘭、歐洲與美國更是首當其衝,呼籲談判的呼聲越來越多,中國更是提出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對此,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整理西方世界的各方論調,提出各種俄烏戰爭走向談判桌的條件和路徑,反映現在局勢已來到戰爭將如何結束的較勁,提供讀者一個俄烏局勢與時俱進的視野。
老祖宗求同存異的智慧 從辜汪會談到中國勸和俄烏促談|犇報快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0年前的辜汪會談,兩岸中國人用老祖宗求同存異的智慧,努力化解兩岸難解的歷史問題。如今,當中國大陸用同樣的智慧在中東、俄烏勸和促談時,兩岸關係卻在民進黨政府迎合美國遏華戰略下,片面走向不和的境地。
秦剛:中國的土地收回來了,就絕不會再失去(附全文)
2023年4月21日,中國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出席「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藍廳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中國式現代化 世界的新機遇」。秦剛指出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組成部分,《開羅宣言》白紙黑字寫著,《波茨坦公告》清清楚楚印著。
巴西總統盧拉在上海 呼籲金磚國家用本幣結算
巴西總統盧拉12日率大型代表團抵達中國上海,開啟訪華之旅。13日,盧拉在上海造訪新開發銀行總部,在致詞演講中表示:「我每到晚上都會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所有國家都要用美元來結算呢?為什麼不能是人民幣或其他貨幣成為國際結算貨幣呢?」
中國外交部發布《關於阿富汗問題的中國立場》一文(附全文)
4月12日,中國外交部發布《關於阿富汗問題的中國立場》一文,詳列11點表示中方尊重阿富汗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阿富汗人民做出的自主選擇,日前沙烏地、伊朗在中國迎來世紀大和解,中國能否有助中東由亂轉治,改變中東博弈的未來,引發各界關注後續發展。
中日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 中方就釣魚台、台海問題闡述嚴正立場
4月10日,中日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機制第十五輪磋商在日本東京舉行,中方就日方近期在東海、釣魚台、南海、台海等問題上的動向闡述嚴正立場,要求日方停止一切侵犯中方領土主權、損害中方海洋權益及導致局勢複雜化的言行,不得插手台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