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話空間
盧荻|「全球南方」有何寄望於中國?
全球南方國家長年深受美西方新自由主義主導的世界秩序所苦,開始尋求替代的秩序和發展道路,並寄望中國作為重塑世界秩序的可能力量。本文介紹全球南方對中國的需求,而中國又做了什麽作為呼應。本文原刊於《明報》,兩岸犇報經作者授權全文轉載。
楊渡|八二三,和戰啟示錄
八二三是兩岸最後一次戰火,它留下許多值得深思的智慧謀略。而對於今天的兩岸當局來說,核心中的核心是:不要中了美國挑動戰爭的陰謀,維持和平交流,確保人民福祉,這才是八二三留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
王正方|知己知彼並不難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古之明訓。揚棄傳統文化,厚顏無恥把持權位、騙學位、掩蓋性侵…,使今年第一季GDP只有負三趴的那些人,決定我們的生死?想著就冷汗直冒!知己知彼不難,還給我們「知的權利」:撤除新聞封鎖,落實言論自由,提升民眾的認知,可能嗎?
盧荻|超越眾說紛紜 理解「中美矛盾」
如何理解中美關係或中美矛盾,關係到對世界安危和發展前景的判斷。對此,盧荻老師在本文指出,中國不從外部汲取任何壟斷租金的經濟發展,正顛覆性地撼動美國主導的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因此這不是合謀也不是爭霸。本文原刊於《明報》,兩岸犇報經作者授權全文轉載。
神話尚未終結,迷思猶待打破──讀《美國神話的終結》有感|方遠觀點
【犇報編按】本文作者張方遠透過《美國神話的終結》一書,與日前赴琉球(沖繩)的見聞,道出美國向外擴張領土的過程中,將所謂「邊疆」精神化為海外「戰爭」,將美國自身的內部矛盾外部化到「被擴張者」的內部。而琉球的美軍基地,與台灣因內戰、冷戰被打造為美國在東亞的「不沉航母」,都讓台灣、琉球等島鏈上的地區,成為美國的「邊疆」。《美國神話的終結》來自美國內部對於美國霸權的批判與自省,或許能提供台灣讀者一個打破迷思的起點。
張鈞凱|莫讓戰爭成台灣的國際代名詞
本文作者張鈞凱為媒體工作者,受邀赴沖繩參加由和平運動人士舉辦的「不讓『台灣有事』發生.沖繩對話項目」座談,帶回交流過程中遇到沖繩人對戰爭的擔憂與提問:「沖繩反戰運動與民主化乃齊頭並進,不解台灣民主化至今,為何竟與再軍事化結合在一起?」
水秉和|當美國又來南海搞事 中國又該建島了
美國在俄烏戰爭中分身乏術,卻仍然想把菲律賓,日本與台灣推出來作為它的代理人,在南海搞事,可謂用心險惡。造島是一個理想的辦法,因為造島雖然是採取主動,但是並不具有攻擊性,它挑戰菲律賓,及其背後的美國,看它們敢不敢動手阻擾。這應當是應付當前菲律賓的最佳手段。
楊渡|疑美是公民的基本人權
懷疑,是一個公民社會的基本素養。懷疑美國政府,是公民的基本人權。今天美國人民難道有信任他們的政府嗎?美國人民不信任政府,賴清德要台灣人民不能懷疑美國,這不是證明他是一個沒有公民素養的人?這樣的人要選總統,若他當了權,台灣會如何?再造一個新神壇?再造一個新獨裁政權嗎?
台灣對美軍購布雷車:一個小老百姓的憤怒
埋在金門、馬祖、東引等地的地雷,到底炸死了幾個來犯的共產黨解放軍?不知道。可以確定的,踩地雷被炸死的國軍官兵和老百姓,絕對比敵人多得多多。台灣一旦佈滿地雷,到處是雷區,出行受限,舉步維艱。進入戰爭狀態後,國內外觀光旅遊業立即消亡,人們的生活進入無盡的黑暗期,時刻面臨死亡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