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塔子湖方艙醫院全記錄 陸網友圖文並茂介紹方艙生活(下)

5 年前 / 0

【編按】中國武漢市為防疫,徵收多間體育館、展館建成「方艙醫院」,增加上萬床位,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輕症患者。近來台灣部分偏頗言論盛傳「方艙醫院只有一間廁所」、或形容方艙醫院為「將民眾隔離等死的集中營」或「火葬場轉運站」。身處台灣本就不易理解大陸在地詳情,許多資訊容易被有心人士放大解讀操弄風向。許多人從未見過方艙醫院裡的生活,近日便有位大陸網友入住塔子湖方艙醫院,透過照片文字留下方艙生活全記錄,犇報特轉載分享,讓大家更能認識方艙醫院,以及入住其中的病患生活處境。

塔子湖方艙醫院全記錄 陸網友圖文並茂介紹方艙生活(上)

5 年前 / 0

【編按】中國武漢市為防疫,徵收多間體育館、展館建成「方艙醫院」,增加上萬床位,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輕症患者。近來台灣部分偏頗言論盛傳「方艙醫院只有一間廁所」、或形容方艙醫院為「將民眾隔離等死的集中營」或「火葬場轉運站」。身處台灣本就不易理解大陸在地詳情,許多資訊容易被有心人士放大解讀操弄風向。許多人從未見過方艙醫院裡的生活,近日便有位大陸網友入住塔子湖方艙醫院,透過照片文字留下方艙生活全記錄,犇報特轉載分享,讓大家更能認識方艙醫院,以及入住其中的病患生活處境。

自主「走班」讓學習有味道

5 年前 / 0

木工、剪紙、繪畫、街舞、甜點、足球、織毛衣……想上什麽課,自己挑;想跟哪位老師,自己選;花樣繁多的課程,自己網上在線「搶」……近幾年,大陸各地的小學開展托管服務(台灣稱安親班),解決小學放學後學生無人看護問題。學校在托管時段推出豐富的校本課程和社團活動,稱為「走班」課,幫助孩子全面發展。「走班」課,顧名思義就是不把學生固定在一個教室,而是根據學科的不同或教學層次的不同,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動上課。

大陸航天2020年的長征之路

5 年前 / 0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佈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藍皮書》從世界航天發展態勢、中國航天發射活動、中國航天科技創新、中國航天應用服務、中國航天國際合作、中國商業航天進展等6個篇章對2019年大陸航天科技活動進行全面回顧。其中,最讓人不可忽視的成就是2019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再次佔據全球榜首。

【犇報專題】大陸「春運」新樣態

5 年前 / 0

1月10日早晨七點左右,杭州東站進站口前的乘客們依次排隊通過人臉識別自助閘機,踏上即將開始的旅程。這一天,素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之稱的大陸春運悄然拉開序幕。2020年春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預計達30億人次,與近年來年均總量基本持平。而種種交通方式中,鐵路無疑在人們印象中打下了最深的「春運」烙印。

江蘇鹽城:東方濕地之都

5 年前 / 0

鹽城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塗、最廣的海域面積,被稱為「黃金海岸」。是江蘇省面積最大地級市,人口第二大市(815萬)。東臨黃海,西接淮揚,南臨通泰,北至連雲港,是高鐵「京滬東線」的重要節點,「北上海經濟區」的重要成員。這裡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交通便捷,以「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而聞名。

豺狼來了有獵槍 蝗蟲來了有鴨子:浙江三萬鴨兵坐飛機去新疆滅蝗蟲的故事

5 年前 / 0

【編按】東非發生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聯合國農糧組織2月10日更向全球發出預警,儘管這次非洲蝗災不會影響到中國大陸,但也喚起大陸過去處理蝗災的回憶。2000年5月,新疆北部曾發生嚴重蝗災,當時有三萬隻鴨子乘飛機從浙江長興趕往新疆吃蝗蟲。近來,陸媒《都市快報》一篇文章回顧這段往事,犇報特轉載此文,供犇友窺探大陸鴨子防蝗的動員能力,以及中國大陸講求科學防治的精神面向。

風暴中心的醫生:我下次還要回來,要脫掉口罩呼吸武漢新鮮空氣

5 年前 / 0

據2月17日武漢市衛健委網站公布的全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顯示,目前武漢46家醫院合計開放18816個床位,已用床位18037個,占比近96%。空床位數量為1212個。其中火神山醫院開放的1010個床位,以及雷神山醫院開放的567個床位全部在用。

如此大量的病患與床位,也需要相對應的醫療人員,因此中國大陸全省紛紛有志願者前往疫區支援,被大陸網友稱為逆行者。日前,一位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生鐘鳴,他已到達武漢19天,目前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ICU病房工作,負責床位16個。日前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疫情之後第一件想做的事,是平常地上一天班,平常地過一個周末。「我下次還要回來,我要脫掉口罩,自由地呼吸著武漢新鮮的空氣」。

犇報在此特轉載分享這部訪問影片「《名人面對面》武漢來信(三):風暴中心的醫生」,透過第一線醫師的專訪,了解防疫最前線的處境,與這些逆行者與疫情搏鬥的情況。

外國人在上海的防「疫」生活:口罩、咖啡、寵物,都不能少

5 年前 / 0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上海這座常住人口超過2400萬的「超級城市」,正與中國其他地區一道攜手戰「疫」。在上海居住的「老外」也不例外。一項統計顯示,中國農曆春節至今,有約10萬外國人「留守」上海,目前未發現有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而一條「對外熱線」成了老外的「生命線」,也有人叫它「口罩熱線」。

武漢醫護背後的快遞後勤:我送的不是快遞,是救命的人啊!

5 年前 / 0

武漢作為疫情重災區,封城後大部分居民都在家隔離防疫,如非必要絕不出門,整個武漢恍若空城。也是同個武漢,不斷興建醫院、徵招宿舍,努力增加床位因應疫情。武漢的醫院變得像戰場一樣,醫護人員24小時不斷搶救,跟時間作戰。然而在醫護人員背後,也有許多人默默付出,為防疫作戰盡一份力。有位快遞小哥可說是武漢本地的逆行者,在武漢緊張的氣氛中,透過快遞專業與搭起供需間的連結,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後勤補給。透過他的口述,可從中窺見許多武漢民眾或公司為防疫貢獻己力的一面。

第 84 頁,共 1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