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大陸5G提前一年商用的背後
有人說,5G是資訊領域的「大國重器」;也有人說,5G和水、電一樣重要。5G無疑自帶耀眼光環,它的光芒比預想中更早照亮未來。2019年,大陸成為5G商用元年,這比最初規劃提前了一年。按早前計畫,大陸提出2018年大規模試驗組網,並在此基礎上於2019年啟動5G網路建設,最快2020年正式推出商用服務。
大陸5G提前一年商用:5G開始看得見、摸得著
6月上旬,大陸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讓大陸提前一年進入5G商用。高速率、低時延、廣聯接的5G,在大陸一些城市或地區已經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了。
月球已近,火星尚遠 中國大陸航太工程師迎接新挑戰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開始論證嫦娥一號時,中國大陸僅有支持近地衛星的測控網,如何實現地月之間38萬公里的測控還是個難題。 如今,中國大陸計畫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一次完成對火星的「繞、落、巡」。這樣形式的探測還沒有哪個國家實現過,這體現出中國大陸在空間技術發展中的「首創精神」,但難度非常大。
祁連山成為國家公園 綠色轉型帶來發展機會
被譽為「中國烏拉爾」的祁連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是個資源富縣。長期以來,開山挖礦、截流發電、過度放牧……一系列過度的人類活動讓祁連山傷痕累累。 如今的祁連山腹地生態修復治理區草木蔥蘢,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呈現出休養生息的良好景象,全域生態環境品質得到有效改善。
世界自然遺產梵淨山 開發商出去、護林員進來
梵淨山位於貴州銅仁。貴州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介紹,為加強生態保護,一方面生態護林員有序「輸進」,成為珍稀動植物的「守護者」,另一方面不利於保護區生態建設的開採開發專案全部退出。特別是2018年梵淨山成為中國第53處世界遺產和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以來,「進退相配」讓這片梵天淨土更為世人所矚目。
中國大陸最北省份 多項規劃守護濕地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烏裕爾河下游的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丹頂鶴、白枕鶴的集中繁殖地,同時又是白鶴、白頭鶴、灰鶴和蓑羽鶴的遷徙停歇地。 64歲的村民呂剛表示,現在非法捕魚、捕鳥行為已經沒了,村民的環保意識也在提高;如遇到鳥類受傷,還會主動幫助或上報管理部門。
還有多少星星沒被看見?中國世界最大望遠鏡將尋找「新太陽的搖籃」
科學家估算銀河系中有數千億顆恆星,未來還會有多少恆星被點亮?科學家計畫利用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尋找「新太陽的誕生地」,更深刻地認識恆星乃至生命組分如何形成等問題。 架設在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巨大天坑中的FAST於2016年9月竣工,經歷了3年的調試期,今年9月將正式投入使用。 這個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的望遠鏡,就像一隻龐大而靈敏的耳朵,將傾聽來自遙遠星塵最微弱的「呢喃」,洞察隱藏在宇宙深處的秘密。
竹子產業發展多樣 成為中國大陸綠色新商機
從食品、工藝品、傢俱,到工業原料、建築材料,竹子正在成為中國大陸綠色發展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宜賓啟迪竹創園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一輛竹基複合材料自行車,引來許多參觀者試騎。乍一看,這輛自行車與普通自行車區別不大,但提在手裏能明顯感覺到它的輕巧。
從秦王川到晴望川:古絲路文化旅遊興起
古時秦王川一帶地勢平坦,寬闊空曠,晴天遠望常會看到海市蜃樓的幻境,古人就給這片土地取名「晴望川」,意為「天晴方可望見川之雄闊」。隋末,金城校尉薛舉屯牧於此,號稱「西秦霸王」,遂將「晴望川」改名「秦王川」,並沿用至今。 如今,這裡早已不復當年金戈鐵馬的景象。2012年,蘭州新區獲批成為大陸第五個、西北首個國家級新區,一座承擔西北地區經濟增長極的新城在秦王川上拔地而起,文化旅遊業成為當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途徑之一。
北京多所大學新增人工智慧等專業科系
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5所大學日前舉辦聯合招生諮詢活動。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多所大學新增人工智慧、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科系,以滿足新興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