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要聞
上海全市社會面連兩天無確診 明確6月起全面恢復正常生活
目前上海全市16個區已有15個區實現社會面清零,封控區總人數降到100萬人以內。昨日上海市新增陽性感染者數量首次降到了1000例以內,上海全市社會面已經連續兩天無新增陽性感染者報告。並明確上海下一步防控工作將分為「三個階段」,預計在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全面恢復上海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國台辦哀悼白色恐怖受難人吳澍培:畢生致力祖國統一、民族復興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28日應詢表示,吳澍培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他矢志不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堅決反對「台獨」,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積極追求社會進步和公平正義,畢生致力於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大陸第十四屆台灣人大代表選舉方案通過 於明年初選出13位
4月20日,在中國大陸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通過「台灣省出席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後簡稱「選舉方案」)。「選舉方案」指出將選出台灣省人大代表13名,預計任期五年,從2023年開始,預計至2028年結束。人大代表名單將於2023年1月選出。
2022年博鰲亞洲論壇今日開幕!主題為「疫情與世界」
4月20日至22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主題為「疫情與世界:共促全球發展,構建共同未來」。因逢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本屆論壇年會將舉行30多場分論壇和活動,議題討論集中在六個方面。
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4.8%,開局總體平穩
大陸國家統計局18日發佈數據,大陸今年一季度生產總值(GDP)270,1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比2021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3%。外匯儲備穩定在3.2萬億美元左右,國際收支狀況保持穩定。今年以來,國際形勢更趨複雜嚴峻,大陸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對經濟運行的衝擊影響加大。
「白狼」接轎衝突事件 統派團體聯合聲明批警方執法雙標
4月14日,台灣統派團體發出聯合聲明批評警方針對性執法,表示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是台灣民間習俗的重要活動,應還原接轎衝突的真相,警察執法不該雙重標準。聲明中提出五點看法,呼籲社會各界公平客觀評斷。
台灣3月對大陸出口同比增長13.4% 占當月總出口額41.4%
台灣3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80.3億美元,同比增長13.4%,占台灣當月總出口額的41.4%。累計1至3月對大陸出口額達494.8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台灣總出口額達435億美元,為單月最高紀錄,年增21.3%;總進口額為388.5億美元,創下新高,年增20.3%。若扣除對大陸市場的貿易順差,台灣3月進出口貿易出現逆差。
上海疫情:根據初步篩查結果劃定第一批三區名單
截至4月11日9時,這次疫情上海全市已累計排查到在滬密切接觸者236,580人,均已落實管控,其中197,702人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其餘正在檢測中。已排查到在滬密接的密接117,995人,均已落實管控,其中115,681人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其餘正在檢測中。目前,根據初步篩查結果和風險研判情況,各區劃定了第一批三區名單。
蔡英文任內停電四次!台灣為何日常缺電?
歸根結底,蔡英文政府在能源佈局上的做法,仍然是治標不治本的。若要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台灣必須要在經濟生產與環境保護之間,重新設計出更健康、可持續的能源佈局。總體而言,從能源結構、發電環節,再到供電系統,以至島內經濟產業架構,在這些因素之間盤根錯節的聯繫,構成了台灣當前的能源困境。
「3·21」東航MU5735空難搜救任務已基本完成 7個焦點問題受關注
「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搜救工作進入第11天。31日召開的「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第十場新聞發佈會,通報了事件處置的諸多焦點問題和最新進展。包括兩部黑盒子正在解碼中、累計安置遇難者家屬695人、將在事發30天內完成初步調查報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