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圖發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原創科學成果
4月24日,在2023年「中國航太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國大陸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佈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天問一號任務環繞器中分辨率相機,於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曆時8個月,實施了284軌次遙感成像,對火星表面實現了全球覆蓋。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貿易戰是多輸局面的「負和博弈」
知名經濟專家、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日前受訪時表示,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很可能是一場導致多輸局面的「負和博弈」。他認為,由少數西方經濟體主導世界經濟「不公正」且「不可持續」,西方必須找到與不同制度的國家在經貿、環保和維和等領域和平合作的方式,否則「人類就沒有未來」。
俄羅斯專家:10年後,中文在俄普及度將與英語相當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文在俄羅斯的受歡迎程度將在未來幾年內增長,10年後將與英語相當。他指出,這種受歡迎程度的增長至少在未來兩三年內將是爆炸性的。它不會成為一種『精英』語言,而是成為日常知識的語言。
秦剛:中國的土地收回來了,就絕不會再失去(附全文)
2023年4月21日,中國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出席「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藍廳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中國式現代化 世界的新機遇」。秦剛指出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組成部分,《開羅宣言》白紙黑字寫著,《波茨坦公告》清清楚楚印著。
高72.4公尺!廣西發現中國岩溶地區最高望天樹
今年3月中旬,廣西最高樹科學考察人員在崇左市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岩溶峰叢窪地中發現了一株高度72.4公尺的望天樹。這既是廣西新發現的最高樹,也是迄今中國岩溶地區發現的最高樹。
二里頭遺址具王都格局的重大發現,從確定一段圍牆開始
二里頭遺址嚴格方正的都城規劃制度、居葬合一的佈局結構,同宮城宮室制度、青銅禮樂制度等一起,為商周以及後世文明奠定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基礎,體現了二里頭文化、二里頭王國在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開創、引領作用。這是二里頭都城佈局考古中的一項重大突破。
中國為非洲這一國家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阿爾及利亞是中國派出醫療隊援助的首個國家。自1963年4月首批醫療隊員抵阿以來,中國共派出援阿醫療隊27批次、3522人次。今年以來,援阿醫療隊塞提夫分隊負責人朱濤定期為當地醫生和醫學院學生開展英語學術講座,在『授人以魚』的同時『授人以漁』,真正為阿爾及利亞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海拔4305.21公尺!西藏「最高海拔魚道」獲金氏世界紀錄
由長江設計集團勘察設計的西藏拉洛水利樞紐工程魚道獲「最高海拔的魚道」金氏世界紀錄,確認海拔為4305.21公尺。拉洛魚道建成後,可讓魚類更快捷地洄游,為高原魚類洄游產卵提供便利,實現水域生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