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寰|破除「美國中心主義」,台灣才有未來
經歷過冷戰和內戰那種激烈意識形態對抗的兩岸人民都應該深刻體察到,追隨美國、任由其擺佈的代價是慘痛的,越南、阿富汗和我們台灣自己的歷史皆為血淋淋的案例。而且,美國和西方的價值觀並非普世價值,萬千群眾的安居樂業才是。
◎作者|程志寰(台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研究員、勞動人權協會青年幹部)
7月12日「街頭小霸王」林正杰先生的追思會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到場與會或拍攝影片致意的嘉賓橫跨兩岸、藍綠白和統派各種陣營。其中,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受主辦方邀約,上台致詞並表達了他對當前國際局勢和兩岸關係的看法,許多媒體也大篇幅報導了他的發言內容。筆者也出席了這場追思會,且對許信良先生的發言內容感到匪夷所思。因為他的思想似乎還沉浸在當年美蘇的「舊冷戰」時代,認為美國和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是普世價值,將照亮全世界,台灣勢必要緊緊追隨美國,而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型態最終也會朝著西方式的體制轉變。
「美國中心主義」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極具誤導性
許信良的發言內容大概可總結為一個概念,就是「美國中心主義」。在其世界觀中,國際事務的一切都是圍繞著美國轉的,美國是老大,是國際體系的主宰者。去(2024)年底,就在川普(Donald Trump)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後,許信良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就曾指出:川普第二任的首要目標就是遏制中國大陸,因此在他上任後會迅速結束俄烏戰爭,並採取「反向尼克森戰略」,聯合俄羅斯一同制衡中國大陸。
許信良認為中國大陸顯然沒有充分準備好面對川普2.0來勢洶洶的衝擊,然而現實的國際局勢並沒有如他所說的那樣發展。面對川普4月初發出的關稅威脅,中國大陸相當硬氣的回擊,顯然有十足的準備和底氣。在高額的關稅壁壘僵持下,雙方只好重新回到10%稅率並重啟協商。
此外,川普不僅無法如他吹噓的輕易解決俄烏戰爭,所謂聯俄制華的「反向尼克森戰略」也沒有任何進展。反觀中俄關係則在5月7到10日習近平率團到莫斯科參加「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慶典」時,雙方宣布了多項既深且廣的合作項目,使兩國關係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升溫。由此可見,世界並不是繞著美國轉的,美國也不可能想做什麼就做得到。

在價值觀層面,許信良在此次發言中也強調,中國大陸應該要走向西方的選舉式民主體制,並且澄清1995年他主張「大膽西進」,是因為當時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勢頭如火如荼,想不到如今大陸的經濟發展了,政治卻沒有走向選舉式民主的改革,所以中國大陸的崛起已成為台灣和全球所敵視的威脅了,因為台灣也已「脫中入西」,成為西方陣營一員。此番言論完全是站在西方國家的角度看中國大陸,正當化台灣做西方國家馬前卒的角色。
許多西方學者,如自由主義大師福山(Francis Fukuyama),都開始反思自由民主體制造成的民粹化問題;美歐等地的青年學生甚至發起支持巴勒斯坦、反對西方國家和以色列在中東和加薩地區的戰爭行為。許信良卻還在為西方虛偽的價值觀擦指抹粉,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世界各地製造戰亂的行為視若無睹,實在令人遺憾。

「美國中心主義」曾經且即將帶給我們什麼?
在上世紀中期東西方冷戰和國共兩黨內戰的「雙戰結構」影響下,台灣一直是西方國家圍堵中國大陸的馬前卒,在軍政、經濟領域的政策都是圍繞著美國利益轉的。最著名的莫過於開著U-2偵察機幫美國蒐集中國大陸核武器發展和部署情資的「黑貓中隊」的故事。
1965年「黑貓中隊」的張立義先生在執行任務時遭於內蒙古上空遭防空導彈擊落,此後便在大陸生活了18年。在大陸與美國建交後,張立義又到美國生活,直到1990年才回到台灣,與獨守寒窯9年後改嫁的妻子張家淇重逢、復婚。這並不是一個浪漫的故事,而是美國為了在冷戰中維持其大國競爭優勢,利用台灣與對岸同民族的同胞相爭相殘的慘痛遭遇。因此,張立義先生的故事不僅是其家庭的悲劇,更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傷痛。
如今,新的大國博弈時代再次來臨,世界各地區代理人戰爭的烽火四起。號稱東亞火藥庫,且被《經濟學人》雜誌稱作「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的台灣,更需要如履薄冰、審慎嚴謹地維持和平與安全。倘若政府施政不以理性務實為圭臬,而仍然緊抓「美國中心主義」,在軍事戰略上配合美國,協助捍衛其地區霸權,很可能會將台灣逐漸推向戰火。同樣地,在經濟領域若全面配合美國圍堵中國大陸的貿易戰政策,不僅會使台灣損失兩岸貿易的鉅額順差,還可能導致半導體等高端製造業的外移。由此可見,政治菁英們繼續抱持「美國中心主義」,上至大型企業、下至普通群眾通通都會受害。
.6802715d72437412.jpg)
擺脫冷戰思維,拒絕「唯美是從」,才能直面問題、迎向未來
2005年曾參加「二七部隊」在「二二八事件」期間武力反抗國民黨且在白色恐怖時期兩次遭受牢獄之災的陳明忠先生,親自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呼籲:「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締結兩岸和平協議」,並鼓勵連戰以國民黨主席身分赴陸和解,促成後來連戰的「國共兩黨破冰之旅」;2015年前述「黑貓中隊」的張立義先生受邀到中國大陸參加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典禮,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歷史不能遺忘,但兩岸之間「過去的仇恨應包容諒解」,希望兩岸向前看,邁大步走向和解。
林正杰先生的父親也曾是國民黨派駐到大陸潛伏的特務,並且遭大陸當局逮補,直到1980年代初才返台。但林正杰一生為了台灣的民主,為了兩岸的和平與統一不懈奮鬥。直到今(2025)年初林正杰先生仍然在寒風與病魔的摧殘下參加「111釘孤支」活動,繼續對抗「綠色恐怖」。

上述幾位都是冷戰、內戰「雙戰結構」下的犧牲者,不論是站在中共立場反國民黨,或是跟著國民黨反共,在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後,他們都深知:為了台灣好,也為了兩岸全中華民族同胞的利益,放下仇恨向前看,才能避免被外人利用、煽動,再次成為外人的棋子,再次與自己同胞相爭相殘的悲慘境遇。這些犧牲者、受害者都能有如此寬宏的格局和胸襟,我們更沒有理由繼續陷在仇恨螺旋之中。
許信良還抱持著「美國中心主義」思維,說明他並沒有真正理解林正杰。經歷過冷戰和內戰那種激烈意識形態對抗的兩岸人民都應該深刻體察到,追隨美國、任由其擺佈的代價是慘痛的,越南、阿富汗和我們台灣自己的歷史皆為血淋淋的案例。而且,美國和西方的價值觀並非普世價值,萬千群眾的安居樂業才是。
◎作者|程志寰(台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研究員、勞動人權協會青年幹部)
◎本文原刊於風傳媒,經作者授權全文轉載
【您可能有興趣】
‧「寧為黨外」林正杰惜別會 眼前仍需「民主靠制衡,制衡靠黨外」
‧ 程志寰|兩岸和解與台灣能源困境的出路
‧ 程志寰|消滅台灣的歷史正義:邁向「賴式法西斯」的第一步
‧ 程志寰|別讓「反共、反中」意識戕害一代代的台灣人
‧ 大罷免大失敗、反惡罷大成功!但還有大風浪準備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