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為什麼是泉州?(下)

By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 / 2021-07-27 17:45:39 /
摘要:

泉州,溝通陸地與海洋,連接中國與世界,宋元時期的世界商貿樞紐,未來的太平洋潛力之城。無論從地理上的橫軸,還是時間上的縱軸,她都在全球化進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耀眼印記。世界文化遺產,閩南的孫悟空——泉州,當之無愧。

文章來源:地道風物
上篇: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為什麼是泉州?(上)


-03-
泉州,一港一世界

每當泉州港刮起季風的時候,就是泉州的「大腦」們集合的時刻。

xxx泉州,聚集世界各地的人與事物。圖為航拍西街鐘樓。攝影/李文博

在泉州文化的發祥地九日山,泉州的主政者們聚集起來,向海神祈求航行平安,從石刻記載看,這種儀式由地方政府主官主持,也有市舶司的「海關」專員,以及宗室皇族參與。

xxx關岳廟屋簷,關岳廟是中原文化在泉州交匯的一個縮影。攝影/岳志強

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位於泉州城南晉江江畔的市舶司,它相當於今天的國家海關,意味著有宋一代,對海外貿易的重視與需求。

xxx宋泉州市舶司遺址。這裡是泉州曾經的商業貿易「大腦」。圖/澎湃新聞

宗室皇族,則來自南外宗正司,他們是北宋滅亡後遷移至此的「高消費群體」。

除了「買買買」之外,他們更以擔任官員、經商、建設港口等形式,直接參與這座大港的建設。

xxx千年建設,留下一座紅如火的泉州古城。攝影/岳志強

他們所祈求的,是風調雨順,也是遠來的機遇。 西元7世紀,阿拉伯人建立起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同時也開啟了他們的大航海時代,在其編織的海上網路中,泉州正是中國沿海的重要節點——這裡遠離中央,是扼守東亞海洋的交通要道,一年兩次的季風,也適宜來往商隊航行。

xxx由宋元時期的泉州出發,是一個廣袤的海上世界。製圖/莫内

阿拉伯人帶來了香料貨物,先進的天文、曆法,他們的造船術也與泉州人互通有無。許多阿拉伯後裔更是從遠方趕來,定居泉州。

13世紀初,一個自廣州移居的阿拉伯後裔家族的商人蒲壽庚,甚至登上了提舉市舶司(主管泉州對外海洋貿易的最高長官)的位置,後來成為泉州城的實際掌管人。

xxx紅色大厝是泉州老城的典型景觀。圖中路口處為2001年仿照宋元建築風格重建的朝天門。攝影/陳英傑

當1292年,馬可·波羅從泉州刺桐港出發,踏上17年中國之行的歸途時,泉州已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在諸多商人的記載裡,都對她讚歎不已:

城外,晉江和洛陽江的入海口寬闊浩蕩,海岸綿長,良港眾多,江海被數萬艘船隻填滿,有的滿載著東方絲綢和瓷器通向異域,有的則來自阿拉伯、印度、錫蘭、爪哇、法蘭克等世界各地。

xxx到了夜晚也燈火通明的泉州西街。攝影/趙嘯飛

城內,集市的興盛讓人聯想起盛唐長安城的坊市,香料和珠寶在此薈萃:胡椒、檀香、樟腦、海棗、蘆薈木、玉石珠寶……哪怕到了夜晚,街道上依舊燈火通明,油燈和火把將整座城市映照得絢爛如晝,是為:

光明之城

開放與包容的城市氛圍,讓整座泉州城的氣質都是魔幻而混搭的,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到泉州,帶來無形的信仰與文化,讓泉州成為一座「世界宗教博物館」——

xxx泉州德濟門外,是宋元時期外國人的聚居地,在這裡出土了眾多體現世界各國宗教元素的石刻。圖選自《地道風物·閩南》,設計/劉航

今天的塗門街上,阿拉伯人在11世紀修築的中國第一座清真寺。

清淨寺,與宋人建立的文廟並肩而立、比鄰而居;西街上始創于唐垂拱二年(西元686年)的開元寺,與清源山上的宋代老君造像遙遙對望;南郊草庵中,世界上唯一存留的摩尼光佛造像,讓武俠小說中關於「明教」的幻想頓時照進了現實……

xxx開元寺大殿后回廊石柱上的印度神話元素,所刻為十臂人獅。攝影/方湯瑪斯

這座博物館的核心,是福建省規模之最的佛寺開元寺,它經歷了八級地震和不計其數的颱風,屹立千年不倒,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至於寺中立柱上的印度神話傳說,石刻上可能來自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已不稀奇,更值得注意的還是大雄寶殿的鬥栱上,那二十四尊「飛天樂伎」。

這些佛教中的妙音鳥,長著基督教的天使翅膀,仔細看去,舞姿又像極了敦煌飛天。

xxx開元寺飛天樂伎,手持各色樂器,仿佛一個當地的「南音樂團」,彙聚世界各國的文化符號。攝影/陳英傑,選自《地道風物·閩南》

世界四大古文明交匯的敦煌,就這樣搭著陸地絲綢之路的末梢,與大海打了個照面。

古城的千年地標——開元寺東西雙塔,則隱喻著這裡是另一處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

泉州雖然為中原的邊陲,卻站在海洋舞臺的中央,在歷史長河之中,大放光明。

xxx開元寺東西雙塔,是泉州的文化地標。攝影/趙嘯飛

-04-
走向世界的「七十二變」泉州人

1357年,泉州發生了一場以波斯人「亦思巴奚軍」為主的軍閥混戰。

戰亂持續十餘年,泉州港因此衰落。四百年的「光明之城」發展史,戛然而止,但她卻持續不斷給中國、給世界帶來深遠影響

xxx泉州的港口。圖/新華社

泉州,是中國海洋精神的縮影。

中國很少有一座城市像泉州一樣,從民間文化到歷史進程,從市井生活到地域經濟,從凡夫俗子到漫天神祇,整個命運都與海洋息息相關、休戚與共。

xxx泉州是媽祖信仰傳播的重要世界中心。隨著媽祖信仰的廣泛傳播,以媽祖顯聖故事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不斷出現,現藏于荷蘭國家博物館的清代《媽祖神跡圖》彩繪,是極為精美的代表作。供圖/許路,選自《地道風物·閩南》

當魏晉衣冠南渡、流離失所之時
她是連通了中原與邊陲的臍帶

當盛唐熙攘繁盛、萬國來朝之時
她與廣州並列海上絲路的起點

當大宋商業崛起、經濟繁榮之際
她是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xxx福建泉州最主要的現代集裝箱港石獅石湖港,大型機械在吊裝集裝箱。圖/新華社

元代的馬可波羅將其稱為「世界第一大港」,明朝的鄭和七下西洋,大致就是沿著泉州商人的道路而行,清末林則徐和魏源開眼看世界,也要參考宋元泉州人的探險記略。

她的歷史,就是一部從山地向海洋的「逆襲史」——她在歷史上曾經有著兩大地理劣勢,足以讓其變得貧困積弱。

可泉州人卻順利將其扭轉為機遇,打造了屬於中國的「海上傳奇」

xxx泉州祥芝港,今日依然舟楫密佈。攝影/楊福添

從整個中國來看,相比于廣州、寧波等沿海大港,福州、杭州等省域行政中心,泉州有著第一大劣勢:山高路遠

然而是這種「天高皇帝遠」的地理劣勢,使得泉州更容易融入海上自由貿易體系之中。

xxx泉州,中國大陸的東南一角。製圖/莫内

對閩南地區而言,泉州平原的耕地面積比漳州平原更小,卻是福建人口第一大市,而且「山高穀瘠、欲辟無地」,她的第二大劣勢正是:地少人多。

因此漳州人田園牧歌之時,泉州人已然開始闖蕩大海。泉州,是閩南「愛拼才會贏」的典範。

xxx今天,泉州人依然會依靠海洋,自力更生。攝影/林建祥

縱觀世界維度講,泉州人這種向海而生的拼搏精神,從宋元延續至如今,一直生生不息、經久不衰。

世界有多大,泉州人就能走多遠。哪裡有泉州人,《愛拼才會贏》就會唱到哪裡,「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這就是泉州人奮鬥的底音。

xxx泉州永春達埔的 「炸佛」民俗,祈禱一年平安順遂。攝影/陳英傑

明代以來,泉州人開始大量向海外移民

經濟史家彭慕蘭在《貿易打造的世界》中強調,福建作為造船、漁業、貿易中心已有千餘年,一直是東南亞主要的航運業者和貿易商;在歐洲人到來前,福建人(尤其是閩南族群)在東南亞勢力龐大,早已形成大量聚落:

xxx泉州南安官橋蔡厝,是清朝光緒年間著名的旅菲華僑蔡資深所建。正所謂光宗耀祖「起大厝」(修大房子)。攝影/見書

「早在十七世紀,馬尼拉的中國城,規模就和十八世紀晚期紐約或費城的中國城一樣大。」

xxx「僑批」是連接海外拼搏的閩南人與故鄉親友的媒介。2013年,「中國僑批」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供圖/陳林浩,選自《地道風物·閩南》

近代以來,更存在著一個隱秘的「閩商帝國」

若你關注各地富豪榜,就會發現東南亞各國首富,時常由閩南人交替把持。數不清的陳嘉庚、胡文虎們,在世界各地建立產業,冒出一個個「橡膠大王」「煙草大王」「海運大王」。

他們不僅以拼搏精神影響世界,更助力中國的革命事業。當光芒褪去黑暗、重耀故土,他們又紛紛深藏功名,任由後人評說,終成海上傳奇。

xxx今日,有720萬泉州籍華僑、華人,旅居世界各地。製圖/莫内

千百年來,世界的浪潮,不斷拍打著泉州的海岸。

從海洋到陸地,從大船到番樓,再到山海之間的新興產業,泉州的面孔太多,如孫悟空一般「七十二變」。

泉州人熱情奔放,敢打敢拼更敢闖,還懂得衣錦還鄉藏功名,泉州的性格太複雜,如孫悟空一般「亦仙亦俠」。

xxx惠安女是泉州最為典型的海洋符號之一,攝影/黃恒日

xxx一位泉州藝人正在用閩南話表演「講古」(一種閩南特有的曲藝形式)攝影/方湯瑪斯

xxx泉州木偶戲,異域特色鮮明。攝影/方湯瑪斯

xxx泉州南少林,練武也要「七分靠打拼」。攝影/陳英傑

這,就是從瘠薄農耕文化底層上繁茂生長的海洋性格。

泉州,溝通陸地與海洋,連接中國與世界,宋元時期的世界商貿樞紐,未來的太平洋潛力之城。

無論從地理上的橫軸,還是時間上的縱軸,她都在全球化進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耀眼印記。

世界文化遺產,閩南的孫悟空——泉州,當之無愧。

xxx始建於北宋的洛陽橋跨江而立,橋頭月光菩薩,低眉默看泉州千年故事。攝影/李文博

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為什麼是泉州?(上)
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為什麼是泉州?(下)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兩岸從過去的隔絕對峙,逐漸走向和平往來,然而兩岸資訊因傳播媒介、傳播文化等差異,讓兩岸社會的資訊並不如想像中流通。犇報「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將微信上新奇有趣的公眾號資訊,以轉載的方式分享給台灣民眾,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相關公眾號,持續追蹤最新資訊。

◎文章轉載: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為什麼是泉州?
◎文章來源:地道風物
◎作者:風物菌

【延伸閱讀】
一路躺著看風景!大陸推出西安往返烏魯木齊的動臥列車!
「我們逃出二十分鐘後,京廣隧道全淹了」
災後鄭州:當一座都市忽然失去了網路
中美天津開談 中方向美提出兩份糾錯清單
中美鬥爭:一場圍棋大賽

0 Comments